人究竟有多少种意识?揭秘神秘的“意识”家族
亲,① 你能意识到自己此刻正在看这篇文章吗?② 你能意识到自己正情不自禁的想某个人或某件事吗?③ 你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可能与身体中的某些激素过多或不足有关吗?④ 你能意识到自己一处在某种环境下,或是一跟某类人接触就会不自觉的想逃离吗?上述这4个问题都是由“意识”家族的五大成员产生的,哪五大家族?Follow me,现在就去拜访一下它们吧:一、啥是“意识”?简单讲就是“觉察、知觉、被意识”。复杂一点是“ 人脑对自身内外表象的觉察、觉知”。再复杂一点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包括对客体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觉知。”http://p1.itc.cn/images01/20201103/067721c662b64f21bd6dc13057ef4cbd.jpeg二、“意识”的作用是啥?[*]从进化角度讲,意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大大增加了我们的生存力。它使人们把目的、目标建立在现实的最佳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用感、知觉到的信息去服务具体的生存目的。比如:我们意识到有钱才能活下去、活好,所以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赚钱。
[*]“意识”对我们的3大帮助:
[*]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
[*]使人们依据知觉,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分成物质经验和精神经验。
[*]使我们能利用过往的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三、“意识”的家族成员有谁?相信朋友们早已听说过“意识”家族的一个成员——“潜意识”。除它之外,意识家族还有“非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下面我们就逐一认识一下它们:
[*]族长——“被意识”(being conscious)也就是常说的“意识”( consciousness),是我们能意识到的意识,它基于最直接、最确定性质的知觉。就像本篇开始的第一问“你能意识到自己此刻正在看这篇文章吗?”相信你一定会不假思索的答“能”。因此“意识”也被称为“可知意识”。
[*]“潜意识”( subconsciousness)可以戏称它为“朦胧意识”。它所涉及的信息并不在现时意识中,但却在记忆中,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从记忆中抽取出来。比如:“提问:你现在最想见的人是谁?”迅速得出的答案就来自你的潜意识。
[*]“非意识”( nonconsciousness)它是那些既不存在于意识,也不存在于记忆中却影响着基本的躯体和心理过程的信息。如开篇的问题③:“你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可能与身体中的某些激素过多或不足有关吗?”绝大多数人恐怕会答“不能”。我们可能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还可能能意识到是什么事情引起了焦虑,但却几乎不可能意识到生理上的哪些激素也在导致自己焦虑。
[*]“前意识”(preconscious)它是观念在成为意识之前的潜伏状态,更接近意识。
[*]“无意识”(u nconsciousness)借指所有不具有意识性的过程。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界定为“一种心理过程,我们不得不接受它的存在,它在某些时刻变得很活跃,尽管并不被人所觉察。我们是从它的作用效果推断它的存在的。”在“无意识”下,真实的观念或动机的内容被压抑,排除于意识之外,因为它们会令我不安、痛苦、恐惧,以至于无法应付,但这些情绪感受已经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朋友们可以想想上面的问题④。
最后,意识其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的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观现实进行主动、稳定的认识。只有在各种意识水平上,高级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这是人类远超其它种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参考资料 荆其诚、林仲贤主编《心理学概论》,第6章,科学出版社,1986年。 希尔加德等著、周先庚等译《心理学导论》,第6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三、“意识”的家族成员有谁?
相信朋友们早已听说过“意识”家族的一个成员——“潜意识”。除它之外,意识家族还有“非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下面我们就逐一认识一下它们:
[*]族长——“被意识”(being conscious)也就是常说的“意识”( consciousness),是我们能意识到的意识,它基于最直接、最确定性质的知觉。就像本篇开始的第一问“你能意识到自己此刻正在看这篇文章吗?”相信你一定会不假思索的答“能”。因此“意识”也被称为“可知意识”。
[*]“潜意识”( subconsciousness)可以戏称它为“朦胧意识”。它所涉及的信息并不在现时意识中,但却在记忆中,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从记忆中抽取出来。比如:“提问:你现在最想见的人是谁?”迅速得出的答案就来自你的潜意识。
[*]“非意识”( nonconsciousness)它是那些既不存在于意识,也不存在于记忆中却影响着基本的躯体和心理过程的信息。如开篇的问题③:“你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可能与身体中的某些激素过多或不足有关吗?”绝大多数人恐怕会答“不能”。我们可能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还可能能意识到是什么事情引起了焦虑,但却几乎不可能意识到生理上的哪些激素也在导致自己焦虑。
[*]“前意识”(preconscious)它是观念在成为意识之前的潜伏状态,更接近意识。
[*]“无意识”(u nconsciousness)借指所有不具有意识性的过程。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界定为“一种心理过程,我们不得不接受它的存在,它在某些时刻变得很活跃,尽管并不被人所觉察。我们是从它的作用效果推断它的存在的。”在“无意识”下,真实的观念或动机的内容被压抑,排除于意识之外,因为它们会令我不安、痛苦、恐惧,以至于无法应付,但这些情绪感受已经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朋友们可以想想上面的问题④。
最后,意识其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的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观现实进行主动、稳定的认识。只有在各种意识水平上,高级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这是人类远超其它种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
荆其诚、林仲贤主编《心理学概论》,第6章,科学出版社,1986年。
希尔加德等著、周先庚等译《心理学导论》,第6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
困扰科学家的意识之谜
现代心理学界对意识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狭义意识概念则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程度。
意识是科学界不解之谜,今天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是因为我们有意识。意识来自于认知,我们只能意识到认知范围内的东西,对于超出认知的事物,意识无能为力。
意识的来源-认知
比如当看到了一只狮子的时候,你意识到了危险,大脑发出了逃跑的指令,你从未感觉到全身肌肉如此的强劲有力,此时的你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达到了身体的超常状态。这里面狮子是危险的动物来源于认知,意识只是调用了大脑数据库的资源。
看见狮子,你会逃跑么?
但是当有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动物出现在面前,它个头不大样子也不可怕,相反有些可爱。这个时候意识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指令,因为这种动物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它是否会攻击,有多大的攻击力,我们都不知道。这时候意识会把眼前的生物来和我们认知中的相似动物进行对比,以此来进行判断。
这未必正确,所谓经验欺骗人就体现在这里。当我们被攻击之后,这个教训的事实就变成了认知。当下次这种动物再出现的时候,意识将会根据认知做出相应的判断,逃跑或者对峙。
从婴儿开始,人类的成长道路就是在不断的扩大认知范围。充满智慧的人,认知的范围要远远高于愚钝的人。是认知的多少让每一个人不同,有了三六九等之分。认知只是一个信息的存储器,而调用里面内容的就是意识。
有人可以掌控很多的事物,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那只是因为他可调用的资源足够的多。所以学习是必要的,它可以增加我们的认知,强大我们的意识。
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和旁人辩论的时候,认知强大的一方必然会成为主角,也会增加个人魅力。你谈吐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成为一个气场强大的人。这个气场会被别人所感知,你会是所有人里的焦点。
古人的认知让他们无法理解手机和电脑,现代人的认知同样无法理解高纬度的空间模型。一切被认知的事物都将会被发明或者创造,而认知不到的东西则不能在现实世界中体现出来。
古往今来的圣人们都拥有超乎常人的意识,所谓的修炼都是为了让自身的意识得到升华。
无法理解的四维空间模型
ps 就是空间里包含空间,或是空间里含有一个世界,就像梦里 打开或者进入某个地方一看里面是另外一个空间世界。就如同镜子一样,它是一个空间(灵可以进出)
意识创造了事物,当一件事物被大多数人用意识赋予了标签,那么它将成为事实,从而影响你的判断。
显意识和潜意识
生活中的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我们主观的动作,例如去打牌、去看电影和约会,这些都是显意识。而洗脸,刷牙,开车则是潜意识。
潜意识无需思考,随意调用。我们学习开车,学习钢琴,由不熟练到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一边弹钢琴一边聊天,潜意识的数据库在不断的壮大,以至于可以从容的驾驭人生的任何事情。由新事物的认知到显意识感知再到潜意识存储,这是一个习惯过程
∵∴∵∴∵∴∵∴∵∴∵∴∵∴∵∴∵∴∵∴∵∴∵∴∵∴∵∴∵∴∵∴
能量与生命 | 进化的历史能量与生命
信息的处理是需要消耗能量的。生命从环境摄入高级形态的能量,利用其自由能维持和发展生命,将低级形态的能量排给环境。地球上的生命都使用的是化学能,一棵大树生长的所需要的能量与一段木头燃烧释放的能量都是化学能。但燃烧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而大树生长可以跨越百年。这种差异背后是生命对化学反应以及能量的控制。
生命出现的初期它没有复杂的结构与代谢功能,所以能利用的外部能量一定是非常简单的热能。但这种热能也不能太高,否则破坏了分子键就彻底无秩了,也就不可能出现生命了。所以只有当地表温度降到水以蒸汽或液体形态出现时生命才诞生。一开始环境温度高生命可以利用环境中的热能,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不能直接利用外部的热能了,生命活动需要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的新陈代谢活动。
上世纪60年代Peer Mitchell从生命能量角度提出了化学渗透假说。这个假说解释了细胞获得能量的机理。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这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ATP在水解时会生成ADP(二磷酸腺苷)+Pi(磷酸根)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化学渗透学说解释了生成ATP的过程。原核细胞生物(细菌和古菌)、真核细胞生物中线粒体都有脂质膜。化学渗透的动力就来自于脂质细胞膜内外质子的浓度差异。外部的质子浓度高,质子会向膜内渗透,反之亦然。这种渗透会通过一种酶ATPase,在质子通过ATPase时会生成ATP或分解ATP,进而锁定或释放能量。
ATPase是一个蛋白质复合酶,微小到在一般电子显微镜下也只是隐约可见,像蘑菇一样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线粒体内膜上。它是由很多个微小的、运动的蛋白质部件构成的,各部件大体上呈同心圆环状排列。结构上,ATPase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蛋白质排列拼合成的孔道,这个孔道直接从膜内穿透到膜外。孔道的内端是另一个部件:一个轴样的旋转头。这个旋转头像钟表里的齿轮一样,有三个固定刻度。每个刻度之间角度相差120度。外部的高浓度质子“水库”产生的势能促使质子从孔道内滑落,大致每三个质子的滑落的能量会让旋转头转过120度,即一个刻度,10个质子穿过完成一个循环。这个蛋白质旋转头每次转动一个刻度,它的分子张力都让跟它接触的ATP、ADP分子化学键生成或者打破。第一个刻度处结合ADP分子,第二个刻度处俘获一个磷酸基团(Pi)并把它附着到ADP上,变成ATP,在生成这个化学键的同时锁定了能量(来自质子的滑落)。第三个刻度处打破结合键释放ATP分子。这是一个自然界最微小的轮轴系统(“关于大自然为什么没发明轮子”的讨论可以休矣),一部细微精巧藐视所有人类技术的纳米机器。自己本身就是一条复杂而高效率的分子生产线。而且这个机器随时可以反向工作,即消耗内环境已有的ATP,把它们分解成ADP和Pi,利用释放的能量把质子泵向膜外(下一节会讨论什么情况下需要反向工作)。最初发现ATPase的时候,实际上发现的是它的后一种工作状态,也因此得名。最初的发现者惊奇的是这个微小的酶工厂好像无所不在,所有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膜,所有细菌的内膜上,都有基本相同的ATPase。当时的发现者说“ATPase的普遍,看起来就像生命的基本粒子”。远在化学渗透发现之前,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说得有多么正确和深刻。下面这个链接是精美的ATPase 精细结构动态图(下部模糊部分是线粒体内膜,H+从下方涌入),你可以看见整个机械的旋转,上部转子部分在每120度处蛋白结构形状和张力改变,ADP和Pi被“吸入”,ATP被释放。每个360度循环制造3个ATP。人体内ATPase的旋转每秒大致150次,每天一个人的全身ATP更新量要超过自己的体重(当然这些分子都是循环使用的)。
——摘自科学松鼠会《二十世纪最“反直觉”的伟大生物学发现:化学渗透(四)》
https://pic1.zhimg.com/v2-82e33f61d593f162049a2d7d3ef480c0_b.webp
ATPase 精细结构动态图(下部模糊部分是线粒体内膜,H+从下方涌入),你可以看见整个机械的旋转,上部转子部分在每120度处蛋白结构形状和张力改变,ADP被“吸入”,ATP被释放。每个360度循环制造3个ATP。 人体内ATPase的旋转每秒大致150次,每天一个人的全身ATP更新量要超过自己的体重。ATP精细结构动图 图片来源剑桥生物医学院http://www.mrc-mbu.cam.ac.uk/research/atp-synthase
如果有兴趣的读者能深入了解这种机制,你一定会为这个自然进化出来的精巧的结构与机制所惊叹。如果没有对科学坚定的信仰你一定会相信这是亿万年前只有上帝才能创造的杰作。总之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对能量的控制是生命首先要突破的一个门槛。
生命——演化的系统
前文介绍了生命的两大基础要素:信息、能量的重要性与工作机制。但是从系统角度看生命这个负熵系统是如何演化出来的呢?科学家在研究偏离平衡态热力学系统时发现,当系统离开平衡态的参数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将离开原来的热力学无序分支,发生突变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稳定有序状态。若将系统推向离平衡态更远的地方,系统可能演化出更多新的稳定有序结构。这类稳定的有序结构称作“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可以涌现出新的结构。系统从无序状态过渡到这种耗散结构有几个必要条件:系统内部不同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并且需要不断输入能量来维持。元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就是“关系”。不管是分子间的作用、细胞间的合作、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都是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另外它也反过来证明了生命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的特殊系统。这个系统必须是开放的,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还有一点是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和热力学力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从细胞角度看它是高分子有机物构成的系统,从多细胞生命角度看它是由细胞构成的系统。不过也有人会有疑问,生命的维持和发展摄走负熵造成环境的熵增加,那自然界应该会变的更混乱。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在个体、种群之上还有一层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对外造成的熵增会由另外的物种或机制进行调整。而且地球表面自养的植物会吸收太阳光获得能量,转换为负熵后进入生态系统。所以生态系统总体上是平衡的甚至负熵是有盈余的。地球上的生命系统才会不断走向繁荣。当然如果生态系统的能量被切断就会造成生态灾难。几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就是气候突变造成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被切断,结果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大量物种的死亡。
……………… 未完待续 ………………
本文来自公众号专辑《进化的历史》
知乎讨论:
如果人可以不吃不喝也能活,那么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一个景象?
※ 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正确,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思考比答案更重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