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为万法皆由因缘所生,无自性,如说缘起性空,果从因来,构成此果之因又是由前因所成,如此层层相追,则构成万法之第一因如何而来?如仍有诸前因、诸前缘,则非第一因;
认识论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即自我能否以及如何认识客观实在。从研究客观实在的本质,转移到研究\\\\\\\"人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把握客观实在的本质\\\\\\\"。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三种 。
不受动的动体论证:圣托马斯的第一个论证建立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论上。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是能动物的潜在的实现。圣托马斯首先注意到:现实中总有运动(变动)的物体,这可以被后天的经验证实。任一运动的物体必然是由另一个实现了潜在(即运动)的物体导致运动(推动)的。而这另一个运动的物体又必然是被另一个运动的物体推动的。然而这种关系不能推至无穷,因为必定有一个初始的推动者(the first unmoved mover)。这个初始的推动者不是由他者推动的,它也就是神。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运动\\\\\\\"比通常表示物体位置移动的\\\\\\\"运动\\\\\\\"一词更为宽泛。
http://www.doc88.com/p-4873096502836.html
■■■■■■■■■■■■■■■■■■■■■■■■■■■■■■■
第一因超越于理性之外。就像欧氏几何中的公设一样,无法给出逻辑证明,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逻辑论证的起点,只能是不证自明的。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的第一因无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证,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现代科学只能对已经存在的宇宙的规律进行认知,却永远无法真正知道宇宙是如何创生的,我们所能研究的只能是宇宙已经创生后的某一个时刻之后,所以对于第一因,只能存而不论。
■■■■■■■■■■■■■■■■■■■■■■■■■■■■■■
无始找不到初始。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如众生、生死、时间等都是追寻不到起始的;比如,一个生命有前世,前世还有前世,以此类推则重重无尽,找不到起始。
因果关系即建立在“无始”的理论基础上。《摄大乘论》解释说:“若有始则无因,以有始则有初,初则无因;以其无始则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显佛法是因缘义。”众生由于迷惑而造业,轮回生死,也是“无始”的。
《佛学大辞典》对无始的解释
一切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生从前世之因缘而有,前世亦从前世而有,如是展转推究,故众生及法之元始不可得,故云无始。胜鬘宝窟中末曰:“摄论云:无始即是显因也,若有始则无因,以有始则有初,初则无因,以其无始则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显佛法是因缘义。”梵语杂名曰:“无始,阿努婆嚩底。”
《佛学常见辞汇》对无始的解释
1、 无有元始。诸法皆由因缘生,因上有因,因因无始,如是辗转推究,一切众生及诸法之原始,皆不可得,故云无始。
2、指距今极久远的时间。
相关经文
有一次,有位比丘问佛陀一劫有多久。佛陀解释:[《相应部.山经》(S.II.IV.i.5 Pabbata Sutta)]
「比丘,假设有座大石山,一由旬长、一由旬阔、一由旬高,既没有洞,也没有裂缝:是一大块坚实的石头。」
一由旬(yojana)大约七英哩(十一公里)。珠穆郎玛峰(Mount Everest)只有5.5英哩高(8.9公里),而且山顶是尖的,因此请试一试想像一个比珠穆郎玛峰大得多的坚实方块石头,例如长、阔与高的距离就像从这里到班底阿济(Pantai Acheh)[ 班底阿济(Pantai Acheh):一个鱼村的名字,距离开示之处大约十一公里远。]那么远。
「每过一百年,便有个人用一块迦尸国(Kàsi)的布来轻扫它一下。」
迦尸国的布[ 中译按:又称为波罗奈城的布。波罗奈城是迦尸国的首都。]是非常精致的棉花布料,在现代的印度也可以找得到:有人会误以为它是丝绸。你以这样精致的布扫一下自己的手臂时,会有什么事发生?差不多没有什么感觉。那么,如果你以这样精致的布扫一下坚实的石头,又会有什么事发生?就像完全没有效果。如果你每一百年扫一下呢?扫这么一大块的石头?
「当这大石山如此被磨平消失时,一劫还未结束。比丘,一劫便是这么长久。比丘,诸劫便是这么长久:我们已经轮回不只一劫,我们已经轮回不只百劫,我们已经轮回不只千劫,我们已经轮回不只百千劫。为什么呢?比丘,生死轮回的起点是不可知的。」
佛陀解释:[《相应部.泪水经》(S.II.IV.i.3 Assu Sutta)]
「长久以来,诸比丘,你们都在为经历母亲死、父亲死、兄弟死、姐妹死儿子死、女儿死、亲人死的伤痛,也为失去财富及患上疾病而伤痛。在这漫长的旅途里经历这一切伤痛,由于与厌恶者相会及与亲爱者别离而痛哭,所流之泪水确实已比四大洋之水来得更多。
为什么呢?诸比丘,生死轮回的起点是不可知的。」
每当亲爱的人病重或死亡,我们便感到悲伤。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该情况是特别的:我们是特别的。母亲因为孩子生病或死亡而感到悲伤,认为她的爱是特别的;鳏夫认为他的爱是特别的。我们认为自己、我们亲爱的人及我们的爱是特别的:特别的「我」、特别的「我的」、特别的「我的自我」。缘于无明,我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特别的,没有觉察到何时何地都有痛苦发生,更甚的是,它从无始以来便在一切地方发生。我们的痛苦就像沙哈拉沙漠中的一粒沙子那么的特别。是的,每一粒沙子都有不同的形状,然而它们都是沙子。
佛陀解释,在这无尽的生死轮回里,我们一时投生到这里,一时投生到那里:[《相应部?杖经》(S.II.IV.i.9 Da?óa Sutta)]
「诸比丘,犹如被抛上空中的一枝棍杖,掉下来时,有时头部先着地,有时中间先着地,有时尾端先着地。同样地,被无明蒙蔽及被贪爱束缚的诸有情,从这一界去到另一界,又从另一界来到这一界地来来去去。其因何在?
诸比丘,因为生死轮回的起点不可知。为无明蒙蔽、为贪爱束缚的诸有情在这生死轮回来来去去的起点是不可知的。所以,诸比丘,长久以来你们都在受尽痛苦、剧痛与厄难,把坟场都给填满了,的确长久得足以令你们厌离一切有为法,长久得足以令你们舍离它们,以获取解脱。」
■■■■■■■■■■■■■■■■■■■■■■■
关于宇宙怎么来的,宇宙有多大,无数人给出了解释。可是,都经不起推敲,漏洞太多。唯独释迦牟尼的解释,无懈可击。
佛老的睿智和思辨精神令人敬佩,即使隔离千年时空,依然让人肃然起敬。人类文化的集大成者的人格,让人仰视。答案是用一个故事来解读的,佛教有三千大千世界之说,据说有一位大能,一步可以跨越一个小世界,他就想知道宇宙的边界在哪里,一直在奔跑,可是就在生命要终结了的时候,也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他绝望了,在佛的面前乞求答案,佛的回答绝了!“你能感知到的一切,就是宇宙。“也就是说,他跑到死,也无法跑出自己能感知到的世界。我生有涯,知却无涯。
■■■■■■■■■■■■■■■■■■■■■■■■■■■
横跨35亿光年的虚空地带
意大利天文研究所表示有重大的发现,在新闻发表会上,负责人宣称,距地球150亿光年处的区域,发现了一座横跨30亿光年的虚空没有任何的星团或行星存在,甚至连暗物质也不存在,从科学探测仪里观察得知,这个空间格外低温,宇宙中任何物质似乎都完完全全都被隔绝在这个空间之外,一个完全的虚空状态,连人为的真空状态都无法达到这种境界。”
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其实也曾经发现一个横跨10亿光年的虚空地带,但种巨大的虚空结构,用现有的宇宙架构理论无法解释。
研究人员霍顿解释:“我们当前的标准宇宙无法诠释这样存在着的巨大空洞结构,我们弄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它拒绝宇宙已知的任何结构物质或者能量进入其中,
我们现在可观测的宇宙大约是935亿光年,科学家发现的这个虚空地带在距离地球100亿光年的Eridanus constellation(波江星座),足足横跨了35亿光年,几乎占据我们现在宇宙的3.74%。里边没有像银河系一样的任何星系,没有星云团,甚至连暗物质也感知不到,科学仪器绘制的次声波构图显示那里寒冷异常,宇宙的任何能量和物质似乎到被隔绝在这堵墙之外,它空虚到了连真空能都可能不存在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