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外星人] 全息分形宇宙

[复制链接]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8-9 0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我们该如何调和这二者(无限和有限系统)呢,我们该如何把它们放到一起呢?我将在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形中向你们展示,这二者是调和的。而且实际上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有限的边界就不会有无限,没有无限也不会有有限的边界。我将从一个圆开始,我们看到这个圆定义了一个空间,一个有限的(内部)空间。记住这个圆也可以是一个球体,可以是一个定义了空间的球体。

5_202103280657411fWTv.png

在圆中我将放入一个正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在球中可以代表一个正四面体。正四面体是一个基本的柏拉图立方体。有四个面,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而我们可以说,宇宙是旋转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似乎都在旋转,并且是有极性的。如果是有极性的,那就应该还有一个反向的三角形:
5_202103280659011qzYE.png

有趣的是,我们立刻就会发现这个图形在全世界很多古文明中都有被发现。注意到当我极化这个三角形时发生了什么?马上我就定义了一组新的边界,而这新的边界的几何形状是和开始时是一样的,只是它们是处在下一个尺度,下一次的迭代上。

5_202103280700021UT2k.png

我也可以极化它:
5_202103280700471CO62.png

还可以继续划分边界,在下下一个尺度上:
5_2021032807020018AsT.png

很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理解,这其中的每一个(圆)边界都定义了时空中一个很特定的坐标。也就是说这些边界的中心点实际上都是在它自己非常特定的坐标上,尽管它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但它们每一个都是完全独立的,因为它是从它自己独特的角度上来观察的,而别的边界是不可能和它相同的。你们都还跟得上吧?所以我继续极化下一层,现在我得到了更小的边界:
5_202103280702381orSI.png

我可以继续这样做下去,得到更小、更小、更小的边界。事实上如果我把这样一个几何划分程序交给电脑,让它不断的划分边界并放大,不断的划分边界并放大,它就能这样无限的继续下去…然而我却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永远也不会超出我最初开始的那个边界。

我永远都不会出界,我将一直在这个看似有限的空间中持续的分割。记住,每个边界都定义着一个特定的坐标,有观察者从这个坐标上观察。因此每个边界都代表着特定的信息和能量。那么,如果我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分割至无限,这也就意味着我可以在有限空间的边界内囊括无限的信息,无限的信息。

为什么这很重要?这在很多方面都很重要。比如在哲学上、灵性上、物理上都很重要。为什么这在物理上很重要?因为如果主流科学界理解这个,我们就会停止建造加速器。呵呵,不是吗?

就在不是很久之前,科学界获得了第一台显微镜,他们在生物层面看到了细胞。他们说,噢我的神啊,细胞真的很小啊,它们一定是宇宙所制造的最小东西了。然后我们又有了原子,我们发现细胞是由数十亿的原子所构成的。我们又说,原子是如此之小,它一定是宇宙所造的最小东西。然后我们又发现在原子中心还有着一个极小、极小、特小的点——质子和中子。我们又说,噢我的神啊,它们太小了,它们一定就是宇宙所造的最小东西了。

然后我们又开始建造对撞机,撞碎原子,得到各种越来越小的原子核碎片,而每次我们都想,这下它应该就是“上帝粒子”了,它一定是最小的。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建造更大,再大的加速器,好把原子加速到更快,再快的速度。

现在我们已经建成了史上最大的加速器,(CERN的)强子对撞机,并且已经遇到了实际的极限。它有17英里长啊,有次它开启时一个线圈脱落了,飞了17英里,砸进了探测器中,液氦四处泄漏,他们不得不疏散整个CERN(欧洲核子中心)。这个东西真的很大,每次它开启时,整个欧洲似乎都要暗淡下去了。

所以我们已经达到了实际的极限,如果以上内容被理解了的话,我们就能明白我们是可以把原子核撞碎到更小,再小,然后是永远不会有尽头的。无限的分割是可能的,所以更重要的并不是有没有一个“最基本的粒子”,而是有没有一个最基本的分割样式。或许存在着分割空间的基本几何,或许这才是我们需要去找寻的。


因为如果我们理解了分割样式,我们就能理解造物的基本关键,理解宇宙创造我们这个复杂世界的关键。而这才是有用的!

我们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在每个边界中都有无限的分割,那么组成你身体的每一个原子中就可能包含着无限的信息。这意味着在你之内的是无限!这在你对你自己的认识上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你们认为你们自己是一个无限的存有吗?我不是说灵性上的,而是说在你的物质世界中(Nassim用手指着自己胳膊上的细胞)。而这则导向了或许、或许你是有着无限潜能的理解。但当你在想这个问题时,如果你能被分割至无限,那么你到底在分割什么?或许你是在分割空间。

所以让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想找到某个把一切东西都连接在一起的东西,那这个东西可能会是什么?如果我给你整个宇宙,然后让你找出在其中连接一切的东西,那请问它是什么?要知道现如今很多灵性人士会说,噢,别担心,我们都是合一的。呵呵。这不是问题,我们都是合一的。但问题是?这合一是如何在物理上实现的?

这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你看起来在那儿,而我看起来在这儿。那我们是怎么个合一法的?如果我们想说我们是合一的,那么就必然有个什么东西把一切都连接在了一起,那这个东西是什么?如果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会找到什么答案?

你们能想到的唯一的答案,你唯一能指着它,并对我说这就是那个连接一切的东西的东西就是:空间。为什么呢?因为空间无处不在。它在星系之间,在行星之间,在细胞之间,在原子之间。

实际上如果你把最紧密排列的分子中,例如钻石中的一个原子放大到桔子那么大,那么紧靠它的桔子(原子)离它就有两个足球场那么远。(看似致密的)物质之间的距离就是有这么远。原子们并不相互接触,你们有没有意识到,你们实际上从没有触碰到过任何东西?没有,没有任何东西会相互接触。如果东西开始接触,如果原子核开始触碰,就会发生核聚变,就会成为大问题。


事实上,我们所谓的触摸,在接触面之间实际上是有很多的空间,有很多电磁场相互作用,相互反弹。没有任何东西实际上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触碰到其它东西。如果我手上的原子和桌面中的原子共振,那么我的手就能穿越这个桌面而感觉不到任何障碍。

当你看进原子时,你会发现,原子里的99.99999…%都是空间。你在你周围看到的物质世界中的一切,还有你的身体,其中的99.99999…%都是空间。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空间,再加上一点点、微小的、只有0.000001%的电磁场扭动。而这就是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去关注的,这一点扭动。

之前当我意识到这点时,我想或许我们对这0.000001%关注的过多了,我们应该对那99.99999…%的空间多留意一下。或许物质世界只是空间自身的一个功能,或许空间会分割它自身,在分割点处会有一点扭动,而我们就把这个看成了我们的物理现实。

或许并不是物质定义了空间,而是空间定义了物质。那么,现在你们能体验到你们的空间自我吗?你所是的这个空间,你知晓它吗?还是你知道那0.000001%?

所以这对我来说开始变得有道理了,或许空间就是所有物质世界的源头,它无处不在,能够连接一切。一切物质都在向空间中辐射,所以空间就知道一切物质都在做什么。它可以是“组织机构”,因为在当前我们物理学的理解中,没有“自组织系统”的位置。这个话的意思就是,不论是广义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都不能预测解释生物、生命。

物理学不能解释我们生物体为什么如此复杂。甚至还差的很远,因为物理学说这一切都是随机的。真的有可能是随机的吗?一个人体就非常复杂,如果我把你身体内的DNA拉直,它可以绕地球500万圈。这就是现在蜷缩在你身体内的,保证你身体内的一切正常运作的东西。

你的身体大概每秒就会代谢掉上百万个细胞,也会分裂产生这么多的新细胞来替换这些细胞。当细胞分裂的时候,细胞知道它该做什么,它会正确的分裂,所以你的肝细胞分裂出来的还是肝细胞,心细胞分裂出来的还是心细胞,脑细胞分裂出来的还是脑细胞。

它们所有一直都知道该怎么去做。它们知道该如何分化,因为如果它们要是糊涂了,哪怕只是糊涂了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就可能会出问题。如果你的脚趾细胞开始分裂成鼻子细胞,鼻子细胞开始分裂成脚趾细胞,那这一定会很不舒服,在你的鞋中。所以这个系统是自组织的,而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我们的所有科学中都没有对这是如何做到的给出解释。

而一般科学也会尝试避开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开始讨论这些时,会有宗教信仰乱入进来的倾向。有些人会说,这是因为神。是神在做这些,是神在组织着这一切。但为什么要是神呢?而当你想到真空时,真空可以做这个事情,空间可以完成这项任务。因为它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做什么。

让我给你们一个很小的数学例子。你们都玩过魔方吗?如果你把一个打乱的魔方交给一个盲人,而这并不是一件礼貌的事情,但你却让他去把这个魔方还原。这个盲人每秒能够转动魔方一次,你可以根据概率计算出这个盲人大概需要转动魔方多少次才能把它还原。

如果这个盲人是个超人,可以每秒一次的永远这样转下去,那么计算结果是,这样瞎转还原魔方的时间需要超过了137亿年,也就是比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的时间还要长几十亿年。这是因为盲人不知道他每转一下时是接近目的了,还是远离目的了。

而如果你在每一步都告诉这个盲人一个反馈信息,也就是他是接近目的了,还是远离目的了,那么这个盲人就能在两分半钟时间内完成魔方的还原。百亿年的时间对比两分半钟,而生物体则要比魔方复杂很多很多。

所以就必然会有一个“组织机构”,那有没有可能这个“组织机构”实际上就是空间自身的一个功能呢?而不是某个坐在宝座上拿着望远镜看着下面的“神”。如果你是基督教徒,那这个神或许还会拿着个棒球棒,准备着惩罚你的“罪”。会是这样吗?或许真空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或许真空就不是空的,或许真空是满的。这是我很早就得出的结论。那么有没有证据表明真空其实是充满(能量)的呢?(未完待续)

(译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Nassim接下来还会继续阐释这个道理。他举的魔方那个例子不是他瞎编的,是有个科学家的确做过这样的计算并发了文章。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现在的所有科学都无法解释生物体的自组织现象。

把生物的进化原因说成是随机的是极度不靠谱的。很多科学家算过这个问题,也知道生命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其实都不可能是随机形成的。把我们解释不了的事情都说成是随机,这是真正科学的态度吗?随机能作为任何问题的解释吗?

克里昂去年在法国有一场通灵,这场通灵的地点大概离欧核中心不远。克里昂说下个物理学的圣杯就在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关系中,而现在你们研究原子时,首先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外面的电子剥掉,然后对撞原子核,要知道是没有最小的。克里昂还在答问中说过,我们现在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将来会完全改写。

所以我们想建造更大的加速器去找所谓的最基本的“上帝粒子”的思路就是错的,关键不是去找“基本粒子”,而是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合样式。去年网上还争论过中国要不要花钱建造比CERN更大的加速器,这显然是不需要的。)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8-9 01: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息分形宇宙九——静态真空几何结构时间:2021-05-15作者:Nassim Haramein

我发现这个在特奥蒂瓦坎古城发现的常数,这个和球内接正四面体有关的常数,是和巴克敏斯特·富勒发现的一个常数是相同的。大家都知道巴克敏斯特·富勒是谁吗?我认为他是个伟大的天才。他认识到正四面体是很基本的,但他说是正四面体的叠加,也就是他所称的isotropic vector matrix各向同性向量矩阵是造物的数学蓝图。这个结构在底层有10个正四面体:




第二层有六个,第三层有三个,最顶上有一个。这样你就得到了一个更大的正四面体。我对这个感兴趣,巴克敏斯特•富勒不仅认为这是造物最基本的数学蓝图,他似乎还想到了真空几何结构可能就是以正四面体为基础的。我想如果他要是和爱因斯坦多呆一些时间的话,或许他们在那时就会把统一场论搞出来了。他曾和爱因斯坦一起开过会,但那只有几个小时。当我看到这个几何结构之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其中的正四面体拿掉,看看在其中间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当我拿掉正四面体之后,你们就能看到正四面体之间的空间是啥样的。而夹在正四面体之间的是正八面体。正八面体的一半正好就是个金字塔。我之前一直就在想,为啥全球各地的古文明都要造金字塔。或许这就是线索,或许他们建造金字塔是为了有一个共振结构以能够和真空结构、时空结构共振。

这很有趣,当我最初有这个想法时,我是在墨西哥的女人岛。我觉得女人岛这个名字不错,就去了那儿,那时我还单身,呵呵。那时我还是个滑雪教练,我冬天在加拿大教滑雪,然后又跑到澳大利亚的冬天去教滑雪。这样一年到头我都处于冰冻状态,我想化冻,所以就趁夏天去了女人岛那里教潜水。然后忽然有天休息时我就想去看看奇琴伊察的金字塔。于是我就去了,到了那儿我震惊极了。


如此美丽,如此殊胜!矗立在丛林中,矗立在不毛之地。当我坐在金字塔顶时,一个导游带着一群游客来了。他在对他们说采石场是在多远的地方,古人用铜制的工具和绳子把大石块运到了这来。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学校里学的关于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知识。也就是金字塔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用凿子、绳子之类的工具建造的。对我来说这听起来并不正确。所以当我发现这个结构中竟然有金字塔时,我很兴奋。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些奇怪的地方。就是在正八面体的内部还有另外一组朝下的正四面体。


这几个正四面体并不属于正八面体,也不属于原来的那些正四面体,而且它们是朝下的。它是由原来的正四面体旋转而来的,所以在这儿有着不对称。而我没想到在这里会有不对称,因为这个几何体的名字叫做各向同性向量矩阵。各向同性的意思是各处都是相同的,所以你不会在这里期待不对称。因此我知道这还是不完整的,它不可能是完整的,因为如果它要是真空的几何结构,它必须是完美对称的。所以我在寻找完美的平衡,完美的对称。

我首先想到的是,宇宙是有极性的,男性和女性,黑和白。那就应该会有两个各向同性向量矩阵。而这两个必须是反向的,旋转过的。这样才是有极性的。于是我有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各向同性向量矩阵:


但现在我又有了另外一个问题。这是个蛋形,不是球形,不是一个完美的双圆环结构。我想这不行啊,宇宙创造出的都是球。这时我想到了双圆环,或许我该把这两个上下一挤。就挤出了下面这个完美的球体:

球的里面是一个大的星四面体(就是梅尔卡巴的形状)。而这个星四面体的中心部分则变成了唯一处在完美平衡状态的几何体。我正在把几个角上的正四面体去掉,这样你们就能看到中间部分的样子。那些在中间反向的,我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正四面体,实际上是在那儿接受反向矩阵的,这样两个极性就可以在一起制造出完美平衡的条件。就好像男性和女性结合在一起。而中间这个几何体就叫做:cuboctahedron立方八面体。巴克敏斯特•富勒还给它起了个小名叫:Vector Equilibrium向量平衡。


唯一一个完全平衡的几何体。它之所以完全平衡的原因是,它的边长向量是和从中心指向顶点的向量等长的。没有其它的几何体是像这样的。从中心到顶点的向量有12条(上图绿线),它们在一起制造了奇点,制造了完美的静止,完美的平衡。你可以用你的自行车轱辘来验证这一点。如果你一根一根的把你自行车上的轮辐去掉,你一直可以去到只剩12根。如果你是每次去掉两根相对的轮辐的话,你可以去的只剩12根,这时你还可以骑你的自行车。

但如果你去的只剩11根或10根,只要剩下的不到12根,如果你尝试去骑的话,轮子就会垮掉。12是完美平衡所需的最少向量。12这个数在很多古文献中到处都是。实际上是12围绕着1,1是处在中心的奇点,也是第13个向量,它曲向自己至无限。我真的很兴奋,这就像是极性都聚在一起创造一个奇点,创造新的生命!

这一切都很好,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下图上有些地方还是空的,有些表面被覆盖了,有些还没有。所以我又有了对称性的问题,我知道我还没完工。我现在有了两个各向同性向量矩阵,一共是40个正四面体。我必须继续增加正四面体来完成这个矩阵,我必须把空着的面都盖上。而这需要添加24个正四面体,这样总共就有64个正四面体。



当这64个正四面体聚到一起时,忽然间我意识到我做了什么。我在外面建造出了下一层的向量平衡、立方八面体。所以这个矩阵是以立方八面体的构造以八度(x2)增长的。它可以这样向外长到无限大,也可以向内长到无限小。在所有层面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平衡。你还可以把它看成是8个星四面体的聚合。星四面体有8个尖头朝外的正四面体,就像是向外辐射的一面。

它们聚在一起产生了内聚的向量平衡,所以向量平衡的8个正四面体是指向内的。所以在这个矩阵结构中我就有了方程的两边。它是以这样一种美丽的方式呈现了,我想这就是的,这一定就是真空的几何结构。(Nassim还展示了一个星四面体可以看成是六爻构成的。所以我想神圣几何这洋名似乎可以翻译成“易经几何




还有一点就是它是以完美八度的形式增长的,就像是音阶那样。每个下一层的立方八面体的尺寸正好是上一层的一倍,所以它是像音阶那样增长的。真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乐器,在不同的尺度上寻找着平衡。(接下来Nassim放了一个展示这个增长方式的动画,和当这个结构塌缩时是如何产生双圆环结构的动画,在视频35分处。

在真空是创造源头的这个理解中,物质的制造不是只发生在一次很久以前的大爆炸中,而是一直都在我们的宇宙中被制造。这也是我们的宇宙在膨胀加速的原因。宇宙一直在制造物质,因为宇宙一直在学习,所以到处一直都有新的信息在产生。

这个真空动力学正在一切处发生着,它内聚在中心创造出了完美的平衡,并描述了其周围的旋转。而我告诉你们这些的原因是,当你们静心,把感知转向内在时,这就是你们想去的地方,去向宁静,去向中心的奇点。你体验宁静的程度越深,环绕你的“飓风”就越强大,在你周围产生的能量就越强大,你的气场就越强大!你就是宁静的轴心,你就是你存在中心的奇点,就是这个点存储着你的信息。

在无限尺度的宇宙中,从无限大到无限小,你就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如果有无限尺度的宇宙,那么宇宙中的每个点都是中心。我这样说不是比喻和象征,是的确是这样。如果有无限大尺度的宇宙,那么在那儿就会有一个宇宙是以你为中心的。并不是这一个,因为我们已经大概知道这个宇宙的中心在哪儿,所以得是一个更大的,大得多得多的。当你们静心,和自己的黑洞本质协作时,去整合以你为中心的那个宇宙,这可能需要花点时间。

但是,你要意识到,这个以你为中心的宇宙也会是另一个更大宇宙的中心,而这个更大的又是另一个更更大的宇宙的中心……这也就是每个点都有所有其它点的信息在其中的原因,因为它们全都是相互嵌套的。所以当你知道你是宇宙的中心时,还有另外一个事情千万别忘了。那就是其它所有人也都是宇宙的中心。否则你就会遇到严重的困难。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8-9 0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Haramein全息分形宇宙一:重新审视维度">

Buckminister Fuller

我在公车里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我想象自己从上方看着公车,随着我不断的拉远,公车渐渐的就变成了一个“点”。随着我想象的视角继续拉远,我所居住的国家也变成了一点,然后地球也开始变成了一个点。再远连太阳系也变成了一个点,接着是银河系。然后我想:噢我的神啊!从上看这一切都是“点”。然后我又飞进银河系,飞进地球,找到我所在的公车并睁开眼睛看着我的手,并想着在我的手里会有什么呢?我闭上眼睛,飞进我的手里,发现它也是由无数个“点”——细胞组成的。然后我飞进其中的一个细胞膜中,并在四周看到无数更小的“点”(原子),就像是天上的星星那样。我飞进其中的一个点(原子),在其正中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点(原子核):

001wWvWmzy7ioGBL8Fgb6&690.jpg

Haramein全息分形宇宙一:重新审视维度"

于是我想,哇奥,一路往下也全都是“点”。此时灵光一闪,我想解决维度问题的办法是完全把上述的公理反过来,也就是说唯一存在的东西就是那个“点”。在“点”中有着无限的分割,无限的信息。一些事物都是由“点”构成的,“点”的不同组合构成了我们的这个世界。我睁开眼睛看着公车里的其他人,我想,哇奥,他们都是由“点”构成的,我似乎可以看见构成他们存在的无数个点。我非常的激动。但此时通过其它的一些体验我开始意识到,等等,如果分隔是无限进行下去的,那我们是如何得到有限的结构的?我们是如何得到有限的边界条件的(Nassim用手摸摸桌面)?我们是如何在无限中得到有限系统的?它们(无限和有限)之间是如何相关联的?所以我想我得想想这个问题,于是我想了很久。

当我11岁时我开始学习静心,有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年轻印度咕噜教我如何静心。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那时我对人类很失望,已经准备好要离开了。我认识到或许有完整的内在关联,或许有完整的内在世界要去发现,我的感观或许不只是朝向外在的,而是也能够走向内在的。我想在那里或许有着答案。在那时我并不知道这个无限和有限系统之间的困难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基本裂痕,例如它分裂开了我们的物理学。我们有大尺度上的物理学——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描述了宇宙、星系、恒星和行星。它预测了时空会连续弯曲趋向一个奇点,趋向无穷。而当我们描述原子时我们又有另外一套物理学,它们是量子理论,它预测了量子数和线性的有限结构。而这两者并不兼容。

但你们要知道这个无限和有限系统之间的裂痕甚至比这更大,远比这个大。例如你们可以在灵性圈的人们和科学界的人们之间看到它。灵性的人倾向去思考无限的可能性,无限的连续,到处都是无限的。科学的人倾向于思考有限的封闭的系统,以及解析解。是吧?而通常这二者之间也互不认同。在男人和女人之间你甚至能发现这个裂痕还要更深。女人倾向于思考无限的可能性,连续体。噢,亲爱的,我能同时搞定这25个任务,我一直都是多任务型的。而男人通常只能尝试去分析一个封闭的系统,一次一点。亲愛的,我正忙于一件事情,请别打扰我。哈哈,是这样吧。所以一边的思维里是无穷和连续,另一边的思维里是量子方程,而这两者互不同意是会发生的。而这就是离婚率。

量子的一个意思就是不连续的,量化的,量子力学认为能量,还有时空,都不是连续的,都是量子化的。就好比我们的电脑屏幕看似是连续的,但其实它是由一个一个的像素点构成的。根据量子力学,我们的物理世界其实也是这样像素化”的。但也有很多物理学家不愿意认为时空是不连续的,是“像素化”的,这就是矛盾所在。

那我们该如何调和这二者呢,我们该如何把它们放到一起呢?(未完待续)

译注:本篇Nassim Haramein主要质疑了在我们的数学中,把点抽象为没有大小的,把直线和平面抽象为没有厚度的抽象思维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这个很基本的抽象思维方法都不正确,那么建立在它之上的数学、物理、哲学就都可能会有问题。看到这大家可能会有点大跌眼镜了,我们从小从学校里学来的这些基本的东西,这种数学的抽象方法,竟然也会有问题?呵呵,似乎的确是有问题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人类目前的思维能力还不行,我们的思维还是太线性了,我们还没有真正量子化的,非线性的思维能力去了解宇宙以和物理本来的样子。我们只能用我们非常线性简单的思维去把问题简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抽象”。“抽象”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挺复杂,实际上是它所做的事情只是把真实复杂的问题线性化,简单化了。而我们这种线性思维自然会导致上文中所说的大小两边不能调和的矛盾,因为一根线有两头吗,两头是不连在一起的。其实真理并不复杂,很多小孩在小时候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反倒是学校里教的那些是错的。所以也不难怪Nassim还有很多其它科学家都是在小时候无法适应学校的。

认识真理的关键障碍是我们有限的思维能力,以及我们的自以为是,也就是不知道自己思维能力的局限性,以为自己的智力是能够认识一切的。我们是有潜力去认识宇宙,但我们现在的思维能力还不行,还需要进化提升。当我们愿意停止固步自封,愿意提升、拓展自己的意识时,真理的大门就会向我们敞开。

Nassim Haramein管这个宇宙叫做全息分形宇宙宇宙的组织结构不是线性的,是分形的,我的B站主页上《油管科普视频搬运》这个频道中第一个视频就是一个无限放大分形的视频,大家可以看看好对分形有个直观的印象。宇宙是“重重无尽”的,不是“线性无尽”的。宇宙是个洋葱,不是一个平面。也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我的B站主页:https://space.bilibili.com/278380213/#/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8-9 02: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息分形宇宙三——真空不空时间:2021-03-28作者:Nassim Haramein
那么有没有证据表明真空其实是充满(能量)的呢?

你们知道吗?我当年是在一个露营面包车中做这些研究工作的。因为我是在独立的研究这些,这能让我可以拥有我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必须自己资助自己,我做了很多年的职业登山、滑雪者,我的预算是每年2500美元,大部分都拿去买了汽油。所以我吃的并不多。

(译注:Nassim Haramein说,他16岁就辍学了,他热爱运动和亲近大自然。开始当了几年的滑雪,登山,潜水教练。忽然有一天觉得自己得去把物理问题搞明白,于是就住在自己的面包车中五年,自学物理,自己研究。

在这段时间里他吃的很少,睡的也少,他发现当他集中精力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身体似乎能自己产生所需的能量。在这段时间他还有两次睡觉时发生了悬浮现象,也就是他睡着了之后自己身体飘起来了一点。)

最终我有了第一个资助者。我的第一个资助者们说,我们会帮助你,我们会给你租个房子,给你买吃的,但条件是你必须得去参加物理学会议。所以我就去了,我并不怎么高兴,因为我和物理学界之间已经有了一些困难。但我还是去了一个在亚特兰大的会议,我带了这本书,书名叫做《重力理论》。它就像是相对论领域的“圣经”,是由几位大物理学家写的,例如John Wheeler等。


在这本书的719页是如下这幅插图:

我在这个会上一直问着一些基本的问题,而这烦扰到了与会的很多人。这是一个小的非公开会议,有物理系主任,和另外一些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参加。我在尝试回到物理学最基本的问题上,而这在讨论高级物理的会议上是不大允许这样的。在那儿的每个人都已经接受了物理学的基础,你不应该再去把它们翻出来。而是应该去谈论240维卡拉比流形,超弦理论,和复杂的数学等等。

但在某一刻,我暂停了所有人,因为我有一个问题。他们说,好吧,你的问题是什么?于是我打开了这本书,翻开了上面的这719页。图上的气球代表宇宙,气球上粘的硬币代表星系,这个图是在说明,宇宙(气球)的膨胀会导致星系(硬币)之间的距离增大。

而我有点困惑,我对他们说,我一直在读这些物理书籍,我已经研究物理有段时间了,我在各处都找了,但我就是找不到一个方程,你们能告诉我这个方程在哪吗?我一定是看漏了这个方程,如果你们能够给我指出这个方程在哪,我就闭嘴了。他们说,什么方程?我说,我想明白上图中那个吹气球的人是谁?(台下观众哈哈!)

(译注:也就是在问宇宙膨胀的动力是什么。大爆炸理论并不能解释宇宙膨胀所需的能量源是从哪来的。现在的主流物理学对这个,对重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对自组织是怎么回事都还很糊涂。)

要知道,当初那个会议上众人的反应可不是这样的。房间瞬间安静了,有个博士生正在喝咖啡,结果他呛到了,咳咳。我能看到物理系主任的额头都开始冒汗了,因为我想他可能认为我会说“God”这个词(哈哈)。似乎他在想,噢,不要啊,千万不要在物理学会议上说出“God”这个词。


我接着说,听着,我们可以把这个插图上的人画完整。如果气球膨胀,那么这个家伙的肺就必须收缩。“对于每个作用力都必然存在着一个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是当你还是个孩子时就会学到的最初几个物理学定律之一,不是吗?守恒定律。最近我在网上有个争论,这也算不上是争论,因为我根本不屑去应答。

有人说我没搞懂这个例子,让我们再给你举个例子——葡萄干面包。宇宙就像是个葡萄干面包,葡萄干比喻星系。当面包发大时,葡萄干(星系)就会远离彼此。你看,这样就不需要守恒定律了。他们写到:膨胀是面包的自然属性。我说,真的吗?哇奥,这些家伙得去上烘焙课(哈哈)。我希望他们没在家烤面包,

因为如果你只把水、面粉和葡萄干放在一起,它们是不会自己变成面包的。你得用酵母去让它发,酵母会导致化学反应,其中也有着热力学平衡,它会产生能量,让这个东西发大,你得需要能量。另外你还得把它放进烤箱里,更别提的是,你还得需要一个面包师去做这些。

(译注:任何物理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宇宙膨胀也是有原因的,是需要能量的。我们不能用“膨胀是宇宙的自然属性”这样的话来解释宇宙膨胀,啥叫“自然属性”,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就和不能用“随机”来解释任何事情的原因一样。既然都“随机”了,“自然”了,那我们还要研究个啥?)

所以我在这里要表达的是,在气球中有压力推动着气球的膨胀,其原因是肺的收缩压缩了空气,所以气球中的空气就有势能让膨胀效应发生。而这个机理并没有很好的被理解。正是因为此,我们大部分的物理认识都是关于膨胀的、爆炸的,不是吗?这是理解宇宙的男性方式,哦耶,我们可以把一些易爆的东西放进气缸里,然后让它爆炸推动活塞和轮子。然后我们说,耶,我们能把东西炸上天。

膨胀,爆炸这些都是方程(膨胀)的那一面。而必须存在在那儿的,好让膨胀得以发生的收缩的那一面却极少得到关注。

例如关于空间旅行的高科技,这个星球上最高阶的思考者和工程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们会造个大圆柱筒子,放很多高爆燃料进去,在最上面放一个很小的太空舱,找几个“志愿者”进去,先退后再点火,希望这能成功。这就是实现空间旅行的男性方式。

但为了能让这些燃料是如此的有活性、有能量,它必须得让能量压缩到其中。这些燃料曾在地球中被压缩,被充能。而这些能量、能源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认识宇宙的方式就是,它全都是因为爆炸而存在的。但在物理学中我们从来就没提到过,这个产生爆炸的能量是从何而来的。

在辐射、离心这个面向之外,还有着向心,走向中心的造物女性面向。这个面向在创造,在滋养着辐射,让其得以发生。这个面向在科学中的什么地方呢?

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空间就不可能是空的。如果空间是产生这一切爆炸的原因,如果空间是物质的源头,那么空间就必须是充满的。那有没有证据表明空间是满的而不是空的?有的。还是在《重力理论》这本书中,有如下的一段话:

“...当今的量子场论‘通过一个归一化过程略掉了’一个存在于真空中的能量密度,而如果它没有被归一化略掉的话则将会是无限大。”

让我再说一遍:“真空中的能量密度。”一般当你想到真空时,你会认为真空是空的。“如果不被归一化略掉的话将会是无限大。”“略掉”是关键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你看进原子时,它就像是一个振动。

而当你尝试去发现在这个振动系统中的最小振动、最小能量层级时,你会发现你可以继续细分,继续细分,继续细分……所以你会得到无限的能量。原子核内的真空结构正以无穷的能量振动着。所以你会问,既然它是充满了能量的,那它怎么看起来却像是“真空”?

或许这是因为无穷多的频率会完全的相互抵消,于是这在你看起来就像是“空”。而在它没有完全抵消掉,在它有一点自组织的地方,你们就会把其看成是物质世界(Nassim又摸了摸桌面)。所以忽然间,物质世界就成了空间自身振动的一个功能,它只是实际存在中的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就好比想象真空是充满的,而它有一点点泄漏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见的物质世界。

那这个“归一化”是什么意思呢?归一化就是一个把数量剪裁掉的方法。在物理学中有两种无穷量。一种是无穷小量,当你发现一个公式给出了无穷小量,你就可以忽略它。因为它是一个很小的东西,所以你就可以不去在意它。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无穷量,在物理学中被称作糟糕的无穷量nasty infinite。糟糕无穷量就是当你解一个方程时,它给了你一个无穷大的量。而当你得到一个无穷大量时,你就不能说我要把它忽略。这就是它被冠以“糟糕”之名的原因。

但当代物理学却一直在这样忽略,而我将向你们展示他们这样做已经接近百年了。因为就是在大概不到一百年前他们发现了真空的能量密度是无限大的。而当他们发现像这样的无限时,他们尝试做的事情是找到一个常数去剪裁掉无穷大,这样他们就能得到一个有限的数。而在真空能量密度这个例子中他们使用了普朗克距离1.616x10-33cm这个常数。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数,这是当前的物理学认为宇宙能做的最小东西。他们说这是宇宙的最小振动波长。你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光子穿越了它自身。他们所做的事情是计算在一个立方厘米的空间中能放下多少个这样的小振动波长。这样就能给我们在这一立方厘米空间中有多少个普朗克振动这样一个有限的数字。由此我们就能获得一个真空能量密度的有限数值。该计算得出的结果是,真空的密度为1093g/cm3。这可是一个非常大的数,10后面有92个0。

这个数到底有多大呢,让我给你们一个例子。如果你把目前所观测到的整个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压缩进一立方厘米的空间中,那你想象一下这个厘米见方的空间的密度会有多大呢?这个密度才有1055g/cm3。比上面的真空密度还差了38个数量级呢。所以说构成我们的真空密度,构成我们身体的每个原子中的空间里是有着不可思议的无限能量的,不说无限至少也得说是特别大的。

而你或许是可以接入这个能量的。人们一直在对我说,我在想象无限上有困难。那是因为人们总是在尝试去想象无限大,而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你外在的感官是有限的。你只能看几公里远,只能触摸到几尺的范围。但是往内,却有着可能,你可以朝向无穷小去接入无限。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一些曾在地球上行走过的最伟大的大师们一直都在尝试告诉人们要把你们的感知转向内在的原因。转向中心,转向真空,转向凝定。因为在那儿你会连接到造物的基础、你会连接到或许你会称之为的“神”、零点、无限的潜能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8-9 02: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息分形宇宙四——你的现实也在创造着你
或许你会说这些方程是疯狂的,我才不信真空有这么大的密度,或许物理学家们搞错了。1947年就有人这么想了,他认为如果真空的确是有密度的话,那我们应该是可以去测量它的,看它到底是否存在。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卡西米尔,在1947年他计算了我们该如何去测量真空的密度。

他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就是如果你把两块金属板放的足够近,金属板就能屏蔽掉它们之间的长的波长,但在金属板之外这些长波还有。这样金属板内外的能量密度大小就不一样,里面的小,那么金属板就会受到压力,被压合在一起。


当他做了计算,算出了金属板之间的距离至少要多小才能屏蔽掉足够的长波长,好让真空产生压力时,他发现这个距离必须小到微米量级(千分之一毫米)。这是个非常小的距离,而在1947年还没有人能够把金属板抛光到微米级别的平整度,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让两块金属板靠近到微米级的距离但仍互不接触。

直到1990年代我们才能让金属板靠的那么近,当我们这么做时,它们的确被压合到了一起,压力的大小和卡西米尔计算预测的一样。所以这是在1997年被实验室证明了的,那个真空能量密度的的确确就在那儿。

而它无处不在,也在你的身体之内。因为它就在你之内,因为它就是构成你的能量,所以你是能够接入它的。记住这个能量,这个频率代表了信息,这意味着你能够接入极大量的信息。这就能够解释很多我们看到的超自然的现象了,例如遥视。很显然真空连接着一切,它无处不在,如果你走向你的内在,你就能获得离你很远的地方正在发生什么的信息。

它还能解释量子纠缠,为什么粒子能够超距的相互作用。例如有人做过如下的实验,你可以从一个人的舌头上刮下来一些细胞,把它们放在培养皿里,让它们活着并监控它们的能量状态等。然后让这个人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给她绑上各种测量仪器来监测他的皮肤温度,脑电波等各种体征。在这个例子中,这个被测试的女性要去医生那里去把一个疣子弄掉。

刚开始这个女性和她在培养皿里的细胞的检测数据都是平稳的,直到她见到了医生,看到了医生用来挖疣子的刀。当这发生时,她的各项监控数据忽然飙升了,而就在此刻,15英里外的培养皿里,她的细胞的监控数据也同时开始飙升。所以这些都开始变得可以理解了,当我们认识到真空连接着一切时 。

在Rauscher博士的帮助下,Rauscher博士是一位物理学家,她已经和我一起合作六年了,在一开始,她是唯一愿意和我一起合作的物理学家,因为她已经退休了,她没啥好失去的。我们开始研究一个尺度定律。

而做这个研究的原因是,当我在和Rauscher博士谈论这些时,她说如果真空是满的,并且是真空的分割创造了我们的物理现实,那么当我们画一个坐标图,把宇宙中各种尺度的物体都标上,那么它们都应该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它们应该显示出自组织性。

所以我们做了如下这张图表,横轴是物体的大小尺度,单位是10Xcm。纵轴是能级,用频率表示,单位是Hz。我们从宇宙开始,就是右下角U那个点,它的尺度最大,频率最小。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们把宇宙的半径,和现在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的质量放在一起看,宇宙是符合Schwarzschild条件的,宇宙是符合形成黑洞的条件的。

(译注:Schwarzschild是俄罗斯物理学家,他最先给出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解,这个解预言了黑洞的存在,一个天体的质量和体积比,也就是密度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个黑洞。)

所以你们知道我们是住在一个黑洞中吗?当你晚上看向天空时,会发现它是黑的,我们知道如果有足够多的星星在那儿的话,夜空应该完全是白的。但当你看向宇宙,向它射出一束激光时,激光的光线会被我们太阳的引力场弯曲一点点。被弯曲的光线继续前进,当它遇到下一个星星时又会被弯曲一点点,又遇到下一个,又弯曲一点点……然后就又拐回来了。

因为我们的宇宙有太大的质量,符合形成黑洞的条件。而这符合我的理论吗?当然了。因为当你能把任何东西都分割至无限时,你所拥有的就完全是不同尺度的黑洞,也就是空间的分割,真空的分割,在每次分割中都有无限的质量。如果你能把一个原子划分成更小、更小、再小的粒子,而每个粒子都有质量,那么你就能把这些质量都加起来,然后得到一个黑洞。

所以我们是住在一个黑洞中的,而这意味着我们能看见的黑洞宇宙中的一切东西,其实都是那些黑洞的外面。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都是辐射的那一面,都是黑洞的白洞那一面。我们管它们叫做星系、脉冲星、恒星。

我要声明清楚的是,我在这说的可不是物理中的标准模型,以防止你们搞糊涂了。因为我的这个理论说在我们太阳的中心也有一个黑洞,在地球的中心也有一个黑洞,在原子中心也有一个黑洞。

当我开始把其它这些东西,例如脉冲星,星系中心等都画到这个图表上时,它们开始连成一条直线。我们把原子,亚原子粒子,还有普朗克长度也都画上了。所以这个线性回归甚至还兼容了原子,而原子通常在宇宙尺度上是不被兼容的。这个意思就是我在这里把爱因斯坦的方程和量子理论交叉在了一起,它们似乎都是站在一条线上的。所以它们之间显然是有关联的。

有趣的是,如果你把细胞微管,也就是支撑起你细胞的骨架,它们是很微小的管子,有点像虫洞。如果你把它的直径和能级也画上去的话,它的位置是很接近这条直线的中点的。所以即使是你的生理也是这个尺度律的一部分(而且似乎正好处在最大和最小尺度的中间)。

你是这个不可思议的,从宇宙到亚原子尺度中的一部分。你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从外向内传递信息,从无限大到无限小,你嵌合在这真空结构中,它在和你沟通,你也在和它沟通。你是这个反馈回路的一部分,你就像是空间的扩展,并回过头来又看着空间自身并学习它自身。

这给了你对你所拥有的责任的不同认识,这给了你对于你和宇宙之间的关系的不同认识,你不再是宇宙中无关紧要的一个小点。忽然间每一个点对于我们宇宙的学习结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知道构成我们的质子和电子会消失在真空并又重现(以很高的频率,我们觉察不到,所以时间不是连续的,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世界也是有帧率的。),这就是关于它们在哪,它们要去哪会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这就是真空被赋予信息的方式,你消失了,又出现了,以非常快的速度,光速。当你消失时,你就是真空,你在赋予真空信息。当你重现时,你又在体验这个物质世界。当你又消失时,你又把你的体验带给真空。真空又把这些反馈给你的体验。你正在创造这个现实。


现在你们会在新世纪,会在灵性团体中听到这个:你创造了你自己的现实。特别是当你和你的伴侣吵架时,你会听到这个—— “是你创造了这一切!”呵呵。这样甩锅很容易啊。但这只是方程的一半。因为如果有这个反馈,你在赋予真空信息,而真空又把你的体验反馈给你,那么现实同时也在创造你。所以你正在创造你的现实,你的现实也正在创造你。

因为当你只有一半的方程时,如果你说你正在创造你的现实,而这现在很流行,甚至在物理学界也很流行。如果每个人都在创造他自己的现实,这就会变得非常孤独,我们会从不相见,每个人都会在他自己的现实中。“大家都上哪了?”哈哈。但我们却有着一个合一的现实,因为有着一个介质把大家都连接在了一起,以确保对现实的所有解读之间是有组织的。

所以当你思考某件事情,当你解读现实时,你就把它们输入给了真空,然后它们会被所有其他人的经历所影响,那当它们再返回到你这时,它们就会和所有其他人协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不能忘掉这部分。否则的话你就可以说,今天我太热了,我们把太阳关掉吧。那么住在阿拉斯加的那个可怜人就会说,啊,咋这么冷啊。

所以这里面是有协同的。你们都听过蝴蝶效应吧?也就是一只蝴蝶在非洲扇扇翅膀,就可能在弗罗里达引起一场风暴,这个概念是不完整的。它会发生的概率是非常、非常、非常小。因为如果每次非洲的蝴蝶扇下翅膀,弗罗里达就会有场风暴的话,那么就肯定会有弗罗里达人跑到非洲去用枪指着蝴蝶说:别扇翅膀,你让那边很多人不好过!

不是这样的,这需要成千上万上亿的蝴蝶在一起同时扇翅膀,才有可能产生一点点小“概率”让风暴发生,否则这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生态圈必须有足够的能量才能产生改变。这也是我今天在这里对大家演讲的原因。

因为为了让我在演讲开始所说的社会改变发生,我们必须团结在一起。(鼓掌!)我们必须汇聚起我们的力量,协调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在生态圈中形成力量以促成这个改变。这样蝴蝶才能扇出风暴。这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创造和学习的反馈回路中都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所以绝对不要忘掉这个方程的这个部分——现实也正在影响着你,世界正在影响着你。
为了让你能够显化一些重要的东西,你必须整合所有其它现实中的所有其它显化,它们必须协调。所以当你往真空中输入信息后,它再返回来时总是会有一点点的被改动,不会和你预期的完全一样。因为如果它是一样的话,你就会停止学习了。

你就会在很早之前就显化了你想要的终极现实,而你会坐在那里说,唉,这好无聊啊!我啥都学不到了,这是咋回事啊!但由于这整个系统一直都在修改一切,所以你输入给宇宙的东西再回来时都会有一点点改动,这样你就在不断的学习,这也就意味着宇宙在不断的学习。

(译注:Nassim在这里尝试解释共同创造和同时性背后的物理运作机理,很多灵性教导也说:不要限制你显化东西的显化方式。要知道灵性教导的背后其实不是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Nassim的工作把灵性神秘的东西都用物理解释了,把它们去神秘化了。也把物理学的研究范畴扩大了,扩大到了原来物理学家不愿意认真去研究的“超自然” “神秘学”范畴。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5-5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