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4-29 22:29:29

心本身与心里刹

心本身与心里刹那生灭状态之间的区别。

"阿姜曼说,它们只是状态,因为不了解这点,我们才会将它们视为真的,视为心本身;事实上,它们都只是刹那的状态。当他那么说时,事情突然变清楚了。假设心中有快乐--对心本身而言,它是不同的事,是不同的层次。若你了解这点,你就可以停止,可以将事情放下。当世俗谛(世间共许的实相)被如实看见时,它就是胜义谛(究竟的实相)。多数人把每件事都混为一谈,说成心本身,但事实上,有心的状态和对它们的觉知。若你了解这点,就差不多了。"


佛教的一个重要世界观,是颠扑不破的因果法则--每个行为都有一个同等与反向的作用力。这不只见于物理世界,更重要的是,也适用于心理与社会的领域。佛陀深入实相本质的智慧,让他了解到这是个道德的宇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然即是如此运作。无论是现世受报,或未来世受报,符合因的果报必然会出现。
佛陀并澄清,业(巴利语kamma,梵文karma)的关键因素是动机。如同上座部经典中最著名、最受喜爱的《法句经》(Dhammapada)卷首所说:
心是一切事物的先导:以恶心思考与行动,忧愁必将随之而至,就像车辙跟在牛车后面一样;以善心思考与行动,快乐亦必随之而至,如影随形,永不分离。
这个理解,多数的亚洲地区很早以前就知晓并视为理所当然,从本书中的许多开示也处处看得到回响。虽然在佛教世界里,它算是一种信仰;不过,它同时也是可通过经验被认知的法则,并非被当成老师的保证或某种文化使命,而被盲目地接受。当阿姜查遇到不相信这说法的西方人时,他不是批评他们,或驳斥他们持有邪见,或觉得必须让他们以他的方式去看事情。他对有人能以如此不同的态度看事情感到有趣,会请他们描述自己如何看待事情运作,然后由此展开对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本身与心里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