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交换机作为网络基础设施中的关键设备,其性能与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环境的运行效率。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上涌现了多个优秀的网络交换机品牌,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基于销量数据与用户反馈,本文将为您推荐交换机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在技术性能上表现卓越,还在用户体验与售后服务方面赢得了良好口碑。
思科思科,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交换机产品在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均处于行业前沿。思科交换机通过先进的网络架构和智能化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连接体验。用户对其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扩展性给予了高度认可。此外,思科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解决方案和专业的培训服务,帮助用户充分发挥交换机的优势。
华为华为,作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其交换机产品以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闻名。采用前沿的芯片技术和智能算法,华为交换机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速与可靠性。其产品线覆盖广泛,从入门级到高端企业级应有尽有,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网络的需求。华为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更加放心。
新华三新华三是紫光集团旗下的全方位数字化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交换机产品在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新华三交换机以其优秀的性能、灵活的配置和易于管理的特点受到了企业和家庭用户的广泛欢迎。公司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和专业支持服务,助力用户轻松搭建高效、安全的网络环境。
锐捷锐捷交换机是锐捷网络推出的高性能网络交换设备,致力于满足企业、数据中心和校园网等场景的多样化网络需求。锐捷交换机以卓越的稳定性、灵活的扩展性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著称,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高级安全功能,能够适应高速率、低延迟的网络环境。同时,锐捷还结合云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远程运维和故障排查服务,帮助企业和机构实现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优化整体运维成本。
普联TP-Link普联TP-Link是网络通讯设备领域的知名制造商,其交换机产品以高性价比、易于使用和维护而受到市场的青睐。普联交换机的性能稳定、操作简便、散热效果良好,特别适合家庭和小型企业使用。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用户对更高性能和更多功能的需求。
腾达腾达,全球领先的网络设备提供商之一,其交换机产品以性能稳定、价格实惠而著称,成为家庭和中小企业构建网络环境的理想选择。用户对腾达交换机的性价比和易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腾达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
友讯D-Link友讯D-Link是全球无线网络领域的领军品牌,其交换机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友讯交换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和丰富的功能而受到用户的好评,适用于各种网络环境。友讯提供的全面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上述七大网络交换机品牌均在市场上表现优异,无论是在性能、稳定性还是易用性方面,都能满足不同规模网络的需求。用户在选择交换机时,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预算做出合适的选择。同时,建议在购买前详细了解产品的性能参数和用户评价,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工业交换机以其出色的兼容性、广泛的应用场景以及统一的TCP/IP协议支持,成为工业控制系统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这些设备活跃于制造业自动化、交通管理、智能建筑、矿业操作、石油钻探、水电站运营、电力系统监控及数据中心环境监测等领域。接下来,我们将关注工业交换机十大厂商,探讨它们的技术特色和市场地位。
1. Huawei(华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同时也是ICT解决方案的领航者。华为密切关注客户需求,与行业合作伙伴密切协作,推出了涵盖电信、企业网络、消费者电子产品和云计算等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华为的工业交换机解决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成就充分体现了华为在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地位。
2. Putian Xinke(普天信科)成都普天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交换机的研发与生产。凭借强大的研发队伍和丰富的行业知识,普天信科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强大性能的工业通讯方案。公司已成为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3. Ruijie Networks(锐捷网络)锐捷网络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致力于通过优化技术方案来降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同时强化网络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效率。作为中国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锐捷针对工业领域的需求,精心打造了如RG-IS2700G和RG-IS2708M-4P等一系列交换机产品。这些设备不仅能在极端环境下(如抗震、耐温变、防尘防水及防雷)保持高性能运行,还集成了高级别的路由、交换与安全功能,从而大大提升了工业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Tongtech(东土科技)东土科技作为中国首个工业自动化标准——EPA标准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发挥了关键作用。并独自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下的“工业现场以太网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东土科技的产品已在多个领域成功部署,为中国工业自动化的推进作出了显著贡献。
6. 施耐德电气 (Schneider Electric)施耐德电气是一家源自法国的全球领先企业,专注于能源管理和自动化解决方案。该公司提供的工业交换机产品以其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著称,能够适应多种工业环境的需求。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不仅限于硬件产品,还包括软件和服务,旨在帮助客户优化能效、提高生产力并确保运营的连续性。由于其产品的高质量和卓越的服务,施耐德电气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和大量的忠实客户群。无论是在制造业、能源行业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施耐德电气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其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
6. ZTE(中兴通讯)中兴通讯是一家享誉国际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业务遍布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自1985年开始运营以来,中兴通讯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高品质的产品,助力世界各地的客户实现了广泛的通信连接。特别是在工业交换机领域,中兴通讯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彰显了其在工业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
7. 佳盈工业交换机佳盈工业交换机自1989年成立以来,主要在大陆和台湾市场分销国际知名品牌的网络和通信设备。其致力于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其产品线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网络通信解决方案,旨在满足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8. Moxa(摩莎)自1987年成立以来,摩莎(Moxa)已经成长为工业计算设备领域的领头羊之一,特别是在轨道交通和铁路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摩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超过60个办事处,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客户服务网络,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供高效而稳定的工业通信解决方案。摩莎的产品和服务因其高可靠性、易集成性和强大的技术支持而受到全球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9. 荣克斯 (RoshX)荣克斯是一家来自德国的中型企业,成立于1921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生产。该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性能、安全可靠的工业交换机,同时注重绿色环保,推出了一系列符合节能标准的产品。
9. 赫思曼 (Hirschmann)赫思曼是工业自动化通讯领域的先锋企业。公司产品线齐全,从以太网到万兆以太网的网络设备一应俱全,赫思曼(Hirschmann)不仅提供多样化的网络连接件和配件,其交换机在电力和交通行业中的应用尤为显著,为这些领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综上所述,工业交换机十大厂商各自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无论是在产品性能、服务质量还是技术创新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企业在选择工业交换机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和预算,参考上述品牌的综合实力,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工业级交换机是工业通信网络的基础交换设备,专为各种工业应用场景设计的网络技术设备,旨在满足工业环境对数据传输的特殊要求。它在诸多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关于工业级交换机的主要作用和优势。
1、高可靠性:工业级交换机通常采用冗余电源设计,即配备有两个独立的电源模块,当其中一个电源模块出现故障或断电时,另一个电源模块会立即接管设备的电力负载,确保交换机能够持续供电并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这种冗余电源设计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因电源故障导致的网络中断风险。
2、适应恶劣环境:工业级交换机通常具有高级别的防尘性能,能够防止灰尘进入设备内部,避免灰尘引起的电路短路和设备磨损。还具备防水性能,能够抵御潮湿或水溅的环境对设备造成的损害。在某些特殊工业环境中,通过采用特殊的防爆材料和结构设计,工业级交换机能够在这些环境中安全运行,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3、强网络管理能力:工业级交换机提供了丰富的网络管理功能,以满足工业网络对复杂性和灵活性的需求。通过VLAN划分,工业级交换机可以实现网络流量的隔离和优化,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利用QoS功能,可以确保关键应用程序和设备在网络拥塞情况下能够获得优先的带宽和资源,从而保证关键任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通过链路聚合,工业级交换机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切换,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工业级交换机还能够连接物联网设备,实现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还可以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远程监控、配置和故障排查,降低运维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
4、高带宽和高速率:工业级交换机采用高性能的处理芯片和高速网络接口,可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以满足工业网络对大数据量和高实时性的要求,能够提升工业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和实时性。同时,还支持先进的通信技术,能够提供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通道。
5、丰富的接口类型:工业级交换机为了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通常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数据传输。为了满足不同工业设备的连接需求,工业级交换机通常提供多种接口类型,可以用于连接各种工业设备,有助于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数据采集。
例如,锐捷的
RG-IS2706G工业交换机,采用无风扇散热电路设计,可以支持-40-85ºC工作环境温度,即便在恶劣环境中设备也能稳定可靠的运行。
综上所述,工业级交换机不仅确保了工业环境中数据传输的高速、稳定和实时性,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并保障了各个领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工业级交换机时,应充分考虑其性能、可靠性、适应性和扩展性等因素,以确保满足工业环境对数据传输的特殊要求。
交换机在网络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其材质的选择是确保其是否能稳定、安全、长期使用的关键。因此,在选择交换机时,应根据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材质,这样才能确保网络的高效、稳定和可靠运行。下面将介绍交换机材质对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场景。
一、常用的交换机材质
1、金属材质:铝合金:散热性能良好,能有效散发交换机内部产生的热量,保证交换机的正常运行。强度高,耐腐蚀性强,能有效防止交换机受到外部物理损伤。适用于需要高性能和高稳定性的场景,常用于高端交换机。
镁合金: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和耐腐蚀性。密度较低,自重轻,但强度依然能够满足交换机外壳的需求。
镀锌钢板:镀锌钢板在工业交换机中较为常见,其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工业现场的要求。相对于铝合金,其成本可能更低,但散热性能和耐腐蚀性稍逊一筹。
2、塑料材质ABS:ABS塑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一般的家用或小型企业交换机。
PC:PC塑料是一种无色、无嗅、透明、无定形的热塑性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高的热变形温度、高的介电强度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阻燃效果,能够满足交换机的高频传输和抗震等需求,常用于制造高品质的交换机外壳。
3、其他材质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轻质等优点。但成本较高,易受到化学腐蚀,通常只应用在特定领域的高端交换机中。
二、交换机材质对性能的影响
1、散热性能:金属材质通常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能够有效散发交换机内部产生的热量,避免过热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或故障。塑料材质虽然成本较低,但散热性能相对较差,可能需要在设计上增加额外的散热措施。
2、电磁兼容性:金属材质对电磁波有较好的屏蔽作用,能够减少电磁干扰和电磁抗干扰问题,确保交换机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运行。塑料材质在这方面的性能较弱,可能更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3、物理强度:金属材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物理冲击,在工业环境或需要承受重载的应用场景中,金属材质的交换机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金属材质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抵御各种腐蚀性物质的侵蚀,在潮湿、高湿度或存在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金属材质的交换机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塑料材质的物理强度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部物理损伤,在需要承受较大物理冲击或重载的应用场景中,可能无法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根据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交换机材质
1、数据中心或大型企业网络:在数据中心或大型企业网络中,由于对数据流量、网络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因此通常会选择金属材质的交换机。金属材质交换机因其优良的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而备受青睐,已成为构建高效、可靠且可扩展网络基础设施的理想选择。
2、家用或小型企业:对于家用或小型企业网络来说,环境通常相对温和,无需额外的散热。同时,由于成本预算有限,因此塑料材质的交换机往往成为更为经济实惠的选择。而且,塑料材质交换机通常更轻便,便于搬运和安装。对于家用或小型企业来说,网络规模相对较小,交换机通常部署在易于访问的位置,因此轻便性成为一个优势。
3、工业环境:在工业环境中,交换机面临着严苛的运行条件,如高温、潮湿、尘埃等,这些都对交换机的材质提出了特殊要求。金属材质因其优良的散热性能、耐腐蚀性和物理强度,成为工业交换机的首选。在某些特殊应用场景,需要选择具有特殊材质的交换机,以满足特定的环境要求和性能需求。
在中国的网络通信设备市场,有两个华字辈的选手,一名叫“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另一名叫“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这两个人有着血浓于水的情谊,在历史上为了抵挡强敌思科
的入侵,一起并肩战斗过。而这俩人曾经肝胆相照,互相立下城下之约,发誓井水不犯河水,你玩你的运营商,我玩我的企业网。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然而在利益面前,任何人心都会改变,为了瓜分市场,两人大打出手,我抢你的地,你吞我的城,曾经的情谊荡然无存。如今,这两人都成了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可是手中的盘子越大,明中暗斗也越大,台面上打嘴炮,台面下架.枪.炮。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华为和华三这两个究竟积过什么样的恩怨有过什么样的情仇,下面让我意义讲解。
上篇:华为与华三的前世之缘
一切恩怨的源头,还要从他俩的老对手“思科(cisco)”,以及思科的老对手“3com”说起。
3COM
1979年,以太网之父鲍勃·麦特卡夫,拒绝了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创始人)的盛情激情,自己成立了一家名为3com的公司。
在上世纪70年代末,网络技术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包括以太网技术在内的,十余种不同的局域网技术充斥在当时的市场上。麦特卡夫作为以太网之父,在为3com扩展市场地盘的同时,也不断推广自己的以太网技术,伴随着3com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太网技术也成功淘汰了其他局域网技术,成为了现代网络的基础。
到了1990年,3com成为了网络通信领域的霸主。值得一提的是,3com所涉及的行业并不局限于网络通信,还包括了操作系统、工作站、掌上电脑、网络通信等。
在互联网网络通信行业里,3com遇到了一个命中注定的对手,这个对手名叫“思科(cisco)”。
思科
1984年,在人才辈出的斯坦福大学里,有一对教授夫妇,他们分别是: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中心主任莱昂纳德·波萨克和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桑蒂·勒纳
,俩人共同创办了思科公司。
思科一开始历程非常坎坷,创始人出走,管理层更替,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思科。直到传奇CEO约翰·钱伯斯
掌舵,思科才开始在成功的道路上狂飙,并很快成长为行业内的巨人。
1993年,思科怼上了行业领头者3com。两大高手过招,招招装比而致命,双方一上来就玩起了收购大战,抡起上百亿美元的资本互相伤害,这场收购大战存续打了四年。
直到1997年,3com收购了一家名叫U.S.Robotics的公司,转移战略重心到了调制解调器市场,对峙有了变化,这个事件成了双方的决胜点。调制解调器市场并没有如3com预料的那样,成为未来的主导,反而令他错过了以太网技术从十兆向百兆的转型升级。
新世纪来临之前,思科成功把3com干翻在地,成为了网络通信行业新的领头者。
每一任领头者,都会遇到一个命中注定的对手,3com遇到了思科,而思科遇到了华为。
在思科与3com激战正酣的时候,一位来自东方的企业,带着一颗祖传的氪金写轮眼,进入了美国的网络通信市场,并趁着两大巨头干架之际,逐渐站稳了脚跟。
在顺利解决了上一任老大哥3com的思科,回过头对付华为这个新的挑战者时,颇感无奈。这个本家远在东方的家伙,总是瞪着氪金写轮眼,跟着自己的步伐做研究,并能拿出价格更低的产品,而且根本不吃收购大战那一套。
为了打跨华为,在2003年1月,思科使出了大招。向美国法院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思科这一招厉害,让华为不得不在半个月内,下架了所有遭起诉的产品。然而华为的近招拆招更厉害,为了对付思科,华为找到了被思科打跑的3com,提出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反击思科。华为和3com最后达成统一战线,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条至理名言。在2003年3月,3com和华为结合,成立合资公司“Huawei3com
”公司(H3C),总部落户杭州。
思科与华为的这场战争,因为老对手3com的加入而变得微妙起来。2003年6月初,德州(德克萨斯州)法院宣布华为有侵权行为,然而到了6月中,3com就站出来给华为作证,称:思科所谓的华为侵权是不存在的。两个老冤家换了个立场,又打掐了起来。到了10月,剧情突变,一直抓着侵权大招的思科突然宣布终止版权诉讼,并要求审判延期,而这一延,就延到了一年后,思科最终宣布终止诉讼。
思科一门心思想除掉华为,不仅把已经被打跑了的老对手给招了回来,还整出了个新的竞争对手(华为),自己辛苦攒的大招也基本放空。思科在哪一年,只能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而这场版权大战,最大的赢家是谁?华为?3com?都不是,而是那家合资公司Huawei3com。这个流淌着华为血液的新角色,就是未来的“新华三
”,网络通信行业的新星。
缘分、情谊、承诺,到2004年,为了抵御思科的入侵,华为和华三并肩战斗,这可能是他们最初和最后的美好。时间流转,随着新玩家加入到网络通讯行业的竞争中,一切最终都在滚滚东流水里化成了憎恨。
华为和华三的那段峥嵘岁月。
那一年,思科失意过;那一年,华为得意过。孤独求败的思科,在和华为的版权大战中败阵。网络通讯行业一家独大了格局,变成了划江而至的局面。
华为和3com的抗思科统一战线,看起来似乎是牢不可破的联盟。然,世事难料,往昔如烟云散。却道人生,若如秋风初见,可是悲画扇。只奈何,等闲变却人心,空哀叹:难料人心易变。忆往昔悠悠淡,嗯也,怨也。
华为和华三的今世之争
2003年,Huawei3com刚刚成立时,华为控股51%,3com控股49%。华为、Huawei3com、3com三家在一条战线上同思科斗争了整整五年,期间华为以20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Huawei3com 51%的股份,分两批,全数转让给了3com。
2007年4月,Huawei3com正式更名为H3C(华三),华为出售股份同时,还把自己企业网业务全数交付给了新生的华三,并对华三许诺:企业网业务的地盘今后是你华三的,我华为只专注于运营商。
全盘接手华三的3com,在天梯单排的道路上并没有能上分。时间到了2008年,3com的所有业务开始全线崩盘,无奈之下,3com发出求救信号。华为最先响应,准备出高价收购3com。
早年败走德州(德克萨斯州)的思科,在此时终于找到了反击的机会。先是联手美国国税局以税务问题为由,阻挠了华为的首次收购。再是联合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第二次插手华为的收购。最终,在2009年,3com连同华三一起,被惠普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流淌这华为的血液成长起来华三,从此成为了惠普旗下的一家全外资企业。华为和华三,不会再有并肩战斗比喻强敌的回忆了,未来的两人只会站在相互对立的立场上,为相互对立的利益,互相殴斗。
惠普(HP),这个在硅谷的标杆,美帝科技豪门,借3com跟华三之力,成为了网络通信行业里的新玩家。
惠普公司
2010年4月26号,正式收购3com仅仅十余天的惠普,宣布成立网络通讯新品牌:HP Networking(惠普网络),替代吞并进来的3com。有着30年的历程的3com和他的三环标志,成为了历史。
3com已然终结,那么作为3com子公司的华三呢?幸运的是,华三暂时还活着,惠普并没有立刻让华三成为历史,作为3com生前的上分利器,惠普深知华三的价值,并非简单的吞并就能完全消化吸收的。于是惠普允许华三继续使用原品牌打中国区的排位,但所有行动必须受惠普网络的管控。
再给予华三自由的同时,惠普还给这份自由加了一些代价:第一,华三的品牌只能到2014年底,之后不许在使用;第二,原本属于华三大量业务,需被惠普网络剥离,分配给惠普的其他子品牌。这个代价,令华三的规模在一朝之间,缩水到了2003年公司刚刚起步的水平。从3com的主心骨,到惠普都门下客,华三那些年在落魄与失意中不断游走。
然而,给华三最大打击的并不是惠普,而是来自另一条道上的玩家:阿里巴巴,以及阿里巴巴提出的“去IOE运动”。去IOE的本意,是在阿里巴巴的IT框架中,剔除国外设备,采用国产设备。IOE即为:IBM的小型机、Oracle(甲骨文)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这和中国政府在未来对国家信息安全规划,不谋而合,尤其是在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后,去IOE运动进入了快车道。
中国区排位赛的规则被裁判组重新定义:中国的信息安全必须牢牢的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以防止数据丢失而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新的游戏规则下,华三的全外资玩家的身份令他在2014年,战绩难看至极,央企国企纷纷抛弃华三。而曾经并肩战斗的队友华为则开始背后插刀,顺势抢占了原本属于华三的大量地盘。
2014年,战绩难看的不仅仅是华三,还有惠普。一系列投资的失利,不断增加公司的内斗,不停扩大的亏损,还有天梯上止不住的连败,最终令惠普这个豪门在2015年分了家,一家名叫“惠普公司(HP Inc.)”,一家名叫“惠普企业(HP Enterprise)”。
惠普企业
2014年,对于华三来说是苦不堪言的一年,在中国信息化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里,华为在攻城略地,华三只能痛苦的等待。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哀叹兮,断肠白苹洲。
华三的困局在2015年5又被点破,一个来自中国的土豪随手一挥,斥资25亿美元收购了华三51%的股份,而惠普企业(HP E)占另外49%的股份,赐予了华三梦寐以求的国资玩家身份,令华三有了重回中国去打排位的资格。这个挽救华三于危难之中的土豪,名叫“清华紫光”。华三为了纪念这个浴火重生的时刻,将自己改名为:新华三。
紫光集团
从Huawei 3com到华三,从华三到新华三。没有哪一位IT界的玩家经历过如此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如今的新华三已经从低谷中走出,开始和一个个实力强劲的对手正面交锋。这其中不乏老对手思科,也不乏老队友华为。载至2017年上半年,新华三那些被惠普剥离的业务逐渐回归,并展现出强劲的排位上分能力,综合实力更是跃居国内前三。不停的和思科、华为分庭抗礼。
以上就是新华三的全部历史。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思科、华为和华三之间的新纷争才刚刚开始,下一次联合,下一次分离,下一次阴谋阳谋,下一次猝然死亡,也许就在不久之后。
创作立场声明:Mikrotik 在国内真是一个小圈子,希望折腾过 Mikrotik 的值友都能在下面留个言,咱们多交流。
背景
在欧洲东北部有个小国叫拉脱维亚,里面一票技术人员在1996年搞了个
路由器系统(RouterOS),后建立了 Mikrotik 品牌。虽然只有不到300名员工,但由于其功能强大,至今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路由器(硬件)品牌(RouterBoard)和软件系统(RouterOS)。
本人自2013年入坑 Mikrotik 至今,配置、管理过近百台不同型号、配置的 Mikrotik 设备(包括虚拟机)。但由于不是专业出身,对很多网络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加上 Mikrotik 中文资料非常少,前后走过不少弯路。

箭头所指为CCR1009
硬件简介目前Mikrotik官方出品的路由器硬件主要分三个系列:云路由CCR系列、专业级RB系列、消费级hEX系列。此外还有SwitchOS
交换机系列和无线、4G产品。
京东

MikrotikCCR1009-7G-1C-1S+企业级9核万兆SFP千兆有线ROS路由器不含税
¥5120
去购买
Mikrotik 是为数不多的提供路由器详细性能参数的厂商。以本人使用的 CCR1009-7G-1C-1S+ 为例,根据官方提供的参数表,其
CPU为9核心1.2GHz,512字节数据包转发率高达15Gbps。
软件简介
RouterOS有独立的配置软件Winbox。登陆路由器后左侧即列出路由器所支持的功能。下面以本人家中使用的路由器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我所用到的功能。

Winbox 界面
CAPsMan
自带无线功能的RB、hEX系列可以通过该功能实现
无线网集中管理、mesh等。
Interfaces
接口管理,包括VLAN、VRRP、隧道等。前几天实现了ESXi端口聚合,路由端就是 Bonding Interface。
Wireless无线功能,可以作为AP,也可以作为Station。此外支持独有的nv2网络协议,以及Nstreme、WDS等。
Bridge与普通家用路由不同,Mikrotik的每个网口都是独立的,随便设为wan/lan。那么多个lan之间并不一定能直接互通,需要桥接互通。此外还可以桥VLAN、vpn接口等。总之是强大而复杂。
PPPMikrotik自带PPTP、L2TP等服务和客户端功能,也可以作为PPPoE服务端使用。目前我主要使用SSTP和OpenVPN协议,前者速度快,后者安全性好(而且客户端可以自定义路由表,较灵活)。
IP 和 IPv6配置IP地址、DNS、DHCP、路由表、端口转发、防火墙等。此外我还用到了网页代理、TFTP、Hotspot等功能。
Routing我使用其中的OSPF功能,在sstp上自动生成路由表。
Queues限速和QoS功能。但在使用中发现没啥用,开了限速反倒会拖慢网速。
System和Tools路由器本身配置和管理工具,如NTP
服务器、脚本、定时计划等。我现在通过脚本实现DDNS,以及网络通断监控等。
除了使用 Winbox,还可以通过Telnet、SSH等方法通过命令行调试。其实 Mikrotik 有很多有趣的小功能,比如在登陆时显示一句话,屏幕上显示日期时间,网络流量图表等。现在每月1日路由器还会给我发邮件,告诉我上个月产生了多少流量。

网口流量统计图
抛弃光纤猫
早在2017年国内就有替代GPON光纤猫的SFP设备。但直至2019年4月我才调好,使得家里的宽带抛弃了宽带光纤猫,直接使用路由器来处理。由于减少了一个节点设备,网络测速值也由92M提高到110M。
本省联通或电信的GPON都是采用LOID身份认证方式,没有其他绑定。SFP作为ONT认证成功后,将光端数据透传至SFP口。路由在SFP口上打VLAN,并在VLAN上做PPPoE即可,支持IPv6。电信通,稳定使用至今。
价格方面,一般来说,同等配置的交换机,华三的价格会略高于锐捷。这主要是因为华三的品牌溢价和研发投入相对较高。关键还是要看功能是否满足你的需求。
1. 技术实力与产品定位
华为
优势:技术研发投入大,产品线覆盖全面,尤其在高端企业级和数据中心交换机领域表现突出(如CE系列)。支持SDN、VXLAN等先进技术,且与华为其他产品(如服务器、存储)生态协同性强。
特点:企业级型号通常以“7”或“8”结尾(如S5700、S12700),稳定性高,但配置复杂度较高,适合大型企业或运营商。
缺点:价格较高,中小型项目可能性价比不足。
华三(H3C)
优势:企业级市场占有率领先,尤其在低端路由器和中低端交换机领域连续多年市场份额第一。Comware V9操作系统技术成熟,支持IPv6+等特性,适合政府、金融等行业。
特点:产品型号以“EI”结尾为主(如S5130SEI),性价比高,售后服务网络完善。
缺点:分销产品(如SI系列)性能较弱,高端市场略逊于华为。
锐捷
优势:创新性强,主打性价比和易用性,尤其在教育、医疗、监控等领域表现突出。支持WEB界面和APP管理,适合中小企业和快速部署场景。
特点:产品如RGNBS3100系列注重实用功能(如线缆检测、防雷设计),价格亲民。
缺点:高端性能和技术积累不及华为、华三,品牌影响力偏区域性。
2. 性能与稳定性
华为和华三:企业级产品稳定性强,支持高负载和大规模组网,适合核心层/汇聚层。
锐捷:在接入层和中小型项目中表现优异,但高密度流量场景可能略逊。
3. 价格与性价比
高端市场:华为 > 华三 > 锐捷。
中低端市场:锐捷性价比最高,华三次之。例如,锐捷24口千兆交换机价格约2000元,华三同配置约2200元,华为可能更高。
4. 售后服务与生态
华为/华三:服务网络广,尤其在一线城市响应快,支持长期质保(企业级通常3年)。
锐捷:售后覆盖中小城市较好,但品牌退出家用市场后,资源更聚焦企业级。
5. 适用场景推荐
大型企业/数据中心:优先华为(如S12700系列)或华三(如S6800系列)。
教育/医疗/中小型企业:锐捷(如RGNBS3100)或华三(S5130SEI)。
预算有限项目:锐捷或华三分销产品(如SI系列)。
总结
综合技术实力:华为 > 华三 > 锐捷。
性价比与易用性:锐捷 > 华三 > 华为。
行业适配:华为适合高端和复杂场景,华三适合政企和通用企业网,锐捷适合中小型和垂直行业。
如需具体型号对比或配置建议,可进一步结合项目需求分析。
三大网络厂商设备哪家强?
01 SMB产品全称中小企业产品,即很多厂商的分销产品。这类产品一般用在酒店、网吧、小型门店,价格便宜便宜,但性能和品质较差,而且质保一年,行业级产品均质保三年。比如华为1700系列交换机就是分销产品,华为和华三交换机型号带SI,一般都是行业分销产品。可以简单理解,这是非主推的产品,实在缺钱,买这类。
02 企业级产品在教育、医疗、政府、企业等主流行业推的产品,也就是我们普通用户用得最多的产品,华为企业级产品都带7,比如12700、7700、5700等。(数据中心产品都带8,如5800,6800,12800)
03 特定行业产品很多厂商针对特定行业有专供产品,如:华为运营商级别产品都带3,如9300、5300,不少厂商针对金融、电力、军队、互联网等大客户均有专供产品,专供产品不能销售到专属行业以外的客户,如果出现越权销售,厂商内部术语叫“窜货”,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