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研究] 脉轮

[复制链接]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6-3 0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脉轮是什么?

脉轮,源于四千年前的印度,这个词在梵文中的意思是“轮子”(wheel) 或圆盘(disk),也就是“光之轮”,表示能量的交汇点。脉轮也被叫做莲花,绽放的花瓣象征着脉轮的打开。

在印加传统里,经络被称为“光的河流”。经络和脉轮可以将人与一个发亮的能量场(HEF) 连结,然后创造并维持现实。

脉轮是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能量从较高的振动频率,转换成较低的振动频率;反之亦然。这个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那么脉轮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这正是通过本系列文章要探讨的问题,这里暂且略过。


脉轮的起源

脉轮(Chakra),其实是和瑜伽的学问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瑜伽(yoga)的字面意思是“结合”或“和谐”,瑜伽的起源及早期的脉轮概念,都要追溯到吠陀经典。比如《阿闼婆吠陀经》(Atharva Veda)里提到过脉轮和能量流的概念。

在《吠陀经》之后,有《奥义书》,公元前600年左右产生的《瑜伽奥义书》和公元前200年左右出现的《帕坦伽利瑜伽经》中,都提到脉轮是意识的灵性中心。

帕坦伽利在《瑜伽经》中把瑜伽系统化和规范化,构成了当代瑜伽修炼的基础,就像《黄帝内经》中把经络系统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一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脉轮也是瑜伽哲学的组成部分。


再后来,就衍生出谭崔(Tantra)的概念,谭崔的梵文字面意思是“织布机”,表示要把一些分散的丝线编织成一块完整的挂毯。谭崔融合了印度传统里的许多灵性教诲,在公元6-7世纪开始大行其道。

不过墨西哥的玛雅人、秘鲁的印加人和北美的切洛基人(北美印第安民族),都有各自的脉轮系统,玛雅人甚至认为,是他们把脉轮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印度教徒。

这种说法倒也可能,埃德加‧凯西(Edgar Cayce)说过,公元前1万年,亚特兰蒂斯文明最后的一个岛屿沉入海底,美国有一个叫Iroquois的印第安部落,就是纯粹的亚特兰蒂斯人的后裔。

甚至,我认为经络系统,可能也与亚特兰蒂斯人的后裔有关。毕竟亚特兰蒂斯时代,能量疗法就已经非常普及。


脉轮系统以迂回的方式,慢慢流传到西方世界。比如16世纪《六个脉轮探索》(Sat-Chakra-Nirupana)中,完整介绍了脉轮的概念。 20世纪初《灵蛇的力量》(The Serprent Power) 把脉轮知识引进了西方世界。

再之后的系统之作,就是1987年朱迪斯(Anodea Judith)的《脉轮全书》(Wheels of Life),不过太偏重于心理层面的解释。

最经典的就是1988年布蓝能(Barbara Brennan)的《光之手》(Hands of Light),这本书被誉为能量疗愈领域“圣经”,至今没有任何一本能量疗愈书能超越它。我写的这个脉轮系列就是以本书为蓝本进行探索。

再后来,比较经典的就是1994年布鲁耶尔(Rosalyn Bruyere)的《光轮:脉轮、光环和身体的疗愈能量》以及2009年辛迪‧戴尔(Cyndi Dale)的《脉轮疗愈全书》。


脉轮这套东西,在印度搞得很神秘,成了“秘传知识”,禁止向有家庭或工作的人传授。而且谭崔,把这套东西搞得名声也不太好。其实,脉轮不需要那么神秘,就像经络一样,是可以造福更多人的。

在国内,脉轮也很少谈及,图书平台也搜不到一本“脉轮”书籍,原因你懂的。不过,这么重要的东西,如果不了解,那么这一生真的有些白过了,所以有了脉轮这个系列。


脉轮有多少个?

脉轮可分为主要脉轮和次要脉轮。主要脉轮,最常见的说法是7个,就是七大脉轮,比如在西藏密宗里就有三脉七轮的说法。谭崔(Tantra)系统主张脉轮有8个。

《精微体》作者辛迪‧戴尔(Cyndi Dale)认为,除了七大脉轮之外,还有另外5个脉轮,但这5个脉轮并不位于人体内。

《光之手》作者芭芭拉‧布蓝能(Barbara Brennan)则能看到第八、第九脉轮,位置是在头顶上方。

《晶体的传送》作者卡崔娜‧拉斐尔(Katrina Raphaell) 则提出了十二个脉轮之说。总之,大部分系统都同意最基本的七个脉轮之说。当然,还有文献则有五个脉轮、六个脉轮的学说。

次要脉轮就太多了,有的认为有120个,有的认为更多,还有人认为,次要脉轮就是经络上的穴位。


脉轮系统里有两个重要概念:脉轮(chakra)、气脉(nadis),我们先来看一下。

脉轮

脉轮(chakra),在梵文中的意思就是“轮(wheel)”或“盘(disk)”,用来形容它的螺旋运动,而脉轮就是用这种螺旋运动方式来存储和管理所谓的气,或称生命能量。


在有些文献中,脉轮就是旋涡(vortex),
虽然脉轮数量各个派别不同,但都有七大脉轮,我们这个系列呢,主要探讨七脉轮系统。

脉轮也称为\"光轮\",光轮的大小、颜色、明亮程度不一,其中最大也最明亮的三个“光轮”,在中医学的文献中被称为“丹田”,分别是“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因为这些“光轮”是在体内而不是体表,因此中医又称为蓄气之处。

那脉轮和穴位有啥关系呢?我们后续再探讨。


气脉

脈的梵文nadi,字根是nad,意思是移动。根据《梨俱吠陀》(Rigveda),nadi意思是指“溪流”,非常贴切,因为气脉就是负责输送各种能量至全身。

我们可以把气脉想象成电话线、燃气管道或河道,不同类型的能量在特定的管道中运行,然后流经同一个能量旋涡。

气脉,就是脉轮的通道,或者传递系统。气脉的概念,由后来的奥义书以及瑜伽和谭崔体系进一步发展。


三脉七轮

气脉的概念跟经络很类似,中医认为人身上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印度教和密宗认为人身上有三脉七轮。

虽然除了七轮,也有十一轮、十二轮之说,但几乎所有的脉轮派别都同意人体内有三个主要的脉,分别为中脉(或主脉)、左脉和右脉,称为三脉。

这三条贯穿七大脉轮的主要能量传送通道,就是我们所俗称的“气脉(nadis)”。


七大脉轮组成了我们身体里的一根垂直气柱,这就是“中脉”。中脉位于脊柱内,从脊柱底端延伸至脑中央。中脉就是连接各个脉轮,并把这些能量加以整合的中心管道。

在中脉左侧的的叫左脉,在右侧的叫右脉。左脉和右脉则像交缠的双螺旋,好似有两条蛇(左脉和右脉)盘绕在权杖上一样,在顶端回合。

三条脉会交互作用,主要的脉轮都是靠中脉滋养。



气脉的数量

当然,能量除了在三大经脉里运行之外,也会去到许多支叉路,跟中医里的经脉、经别、络脉的概念差不多。

第一本奥义书认为人体有七万二千条脉,其他奥义书则认为有一千至三十五万条脉之间。不过,包括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和西藏传统在内的大部分系统,都同意人体内约有七万二千条不同的脉。比如其中有古文献是这样描述的:

“自我存在于心脏,而这也是一体性和一百条脉的汇合点,从这一百条脉每一条再生出百条分脉,之后再生出七十二条分脉,每一条衍生一千倍,Vyana在其中遍行流动。”

另外,《佛说入胎经》里也提到,人身有七万多条脉道,气脉走的路是七万多条,这里讲的也是个大约数。


经络的数量

经络呢,有经脉和络脉之分,经脉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加起来是二十条。络脉有孙络、浮络之分,数量更多了。

《针经指南》说:“络有一十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 《明络脉之法•络脉论》说道:“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系络,系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 可见经络的数量也是不计其数的。

不管是气脉也好,经络也好,描述的都是人体的能量网络。 脉轮系统的网络,是三脉加上七万二千条不同的脉。经络系统的网络,是十二正经加上奇经八脉以及三万四千孙络。

其实这些数以万计的数字,都是个约数,再细分的话,还会更多,就像人的血管系统一样,毛细血管有无数。血管系统,输送的是物质,而气脉(经络)系统,输送的是能量。


气脉与经络的区别

气脉和中医里的经络,都是负责输送能量,但仍有些差异。南怀瑾老师认为,印度注重的三脉七轮,同中医道家所注重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完全不同。

不过,本山博(Hiroshi Motoyama)博士认为气脉和经络可能是相同的。他认为督脉和中脉有密切的关联,因为就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它们是相连的,而且功能类似。

无论气脉扮演何种角色,都与脉轮、经络和神经有紧密的连接。而这种紧密连接,恰恰是脉轮最神秘的地方,吸引着我孜孜不倦地去探索。

每个旋转的涡流,都呈现出从宇宙能量场吸入或输送能量的状态。就是说,每一个漩涡皆与宇宙能量场交换着能量。

所有主要脉轮、次要脉轮、较小脉轮都是能量流入与流出的开口。


脉轮的圆锥形结构

仔细看看,脉轮是圆锥形的结构,它通过旋转将能量(后续篇章详解)吸入中心,就像龙卷风吸引物体一样。这些能量滋养了人体能量场,同时也带入了周围宇宙能场中的信息。

一个正常脉轮(七大脉轮),其敞开的末端面积直径约15公分,距离身体约2.5公分的距离。看起来,脉轮确实不小,比穴位是大多了。



脉轮的次级结构:小旋涡

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脉轮,会发现跟穴位还有一个不同,脉轮还有次级结构。每个脉轮,都由一些更小的旋涡组成,这些旋涡整齐的排列在大脉轮圆锥内,就像花瓣一样。


第一脉轮只有四个小旋涡,而顶轮据说有接近一千个小旋涡。随着脉轮的提升,旋涡变得更小,更加难以看清其数量。不同的灵修传统中,脉轮的 小旋涡,或称“瓣数 ”也不同。




脉轮成对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脉轮是成对,这又是跟穴位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每一个位于身体正面的主要脉轮,与身体背面对应部位的脉轮为一对,正面(A)与背面(B)的脉轮被视为同一个脉轮。

比如七大脉轮中, 1、7轮是一对,而 2、3、4、5、6是在身体前后成对。

第二脉轮由2A 和2B 两个组成,第三脉轮由3A 和3B所组成,以此类推到第六脉轮。第一脉轮和第七脉轮,如果希望配对的话可以视为一对,因为它们是在脊椎上下流动、将能量运行到所有脉轮所处的垂直能量流的顶端与末端。


很特别的是,脉轮内的小旋涡也是前后成对的。这一点在重构各层面脉轮时非常有用,某个脉轮(或小旋涡)受损,也会影响到其对侧的脉轮。

每个脉轮中的小旋涡,都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代谢着不同频率的能量,然后能量被输送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器官和细胞,用于身体的健康运转。

如果脉轮受损,或者小旋涡受损,整体脉轮会呈现出其他形状,就像下图那样。


通过七大脉轮和穴位的对比,我们发现了三个显著的不同。一是穴位像山峰,脉轮更像漩涡。二是脉轮还有次级结构,就是由更多微小的漩涡组成。三是脉轮成对出现,而穴位并不是。这意味脉轮有着比穴位更重要的作用。
人的七层身体

人体能量场(HEF)通常被称为“气场”或是“灵光”(Aura)。人的气场是人体与宇宙能量场相连的一部分。

健康的人,气场可以从身体往外延伸60~180厘米,长期疲倦的人的气场会粘附在皮肤上。



根据布蓝能(Brennan) 的解释,人的身体层面(Physical Plane),除了肉体(physical body) 外,还包括七个层能量体中的最里面的三层(第一、二、三层)。

最外面的三层(第五、六、七层)则是灵界层面(Spiritual Plane),中间的第四层是灵界与物质界之间的桥梁,称为星光层面(Astral Plane)。


注意哦,我们探讨气场的七个层次,或者说七个能量体,它们相互渗透并且在各层中依次包围着彼此。

啥意思呢?就是说,它不像洋葱那样每层占据了不同的空间。我们的七个能量体,都同时占据着同一个空间位置,每一个体都向外扩展,超过前一个体。

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用到的概念。你可以把气场想象为俄罗斯套娃,层层相互嵌套,每层都向外扩展。由于每一层的振动频率都比其下一层高一倍,因此同一个脉轮可以在不同层套叠存在。

第一层:以太体(The Etheric Body)

这里借用了“以太”(Aether)的概念,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世界由五种元素组成,分别是水、火、土、气、以太,前四者组成了地球,而以太则充斥在整个宇宙之间。

以太体,是由一张闪烁的微小的能量线所组成,是一种网络状结构。以太体的网络状结构不断运动着。通过灵视能力可以看到,蓝白色光的火花沿着遍布于整个身体的能量线移动。以太体有规律地跳动着,大概每分钟15~20个循环。

以太体的范围,从身体扩展出去约0.6~5厘米。

以太体的顔色从淡蓝色到灰色不等。相较于灰色,淡蓝色表示它已与一种更精微的形态连结。一个较为敏感的人,往往以太体会带点儿蓝色;而运动型、健壮的人,以太体往往呈现为灰色。

这一层所有脉轮的颜色与该层能量体的颜色相同。也就是说,也介于蓝色到灰色之间。脉轮看起来象是以光网制成的漩涡,就像以太体的其余部分一样。可以从以太体感知身体的所有器官,不过,这些器官也是由这种闪烁的蓝光所塑成的。

这意味着,以太体具有与身体相同的构造,包括所有物质肉体的结构和全部的器官。肉体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能量场支持着。也就是说先有能量场,然后再有的物质身体。


第二层:情绪体(The Emotional Body)

第二层能量体,也就是在以太体之外更精微的次层,通常被称为情绪体,与感觉相关联。情绪体大致依循着身体的轮廓,其结构远较以太体易变,并且并没有复制肉体的结构。

它似乎更像是不断流动着的、由精微物质构成的彩色云朵。情绪体的范围,从身体扩展出去约2.5~7.6厘米。

它的颜色从艳丽清晰的色调到黑暗混浊都有,取决于制造它们的能量或情感是清晰还是混乱的。清晰与能量充沛的情感,譬如爱、兴奋、喜悦或愤怒是明亮清楚的;困惑的情感则是暗沉且混浊的。

情绪体就像七彩云一样,包含彩虹的所有顔色。每个脉轮看上去像是颜色各不相同的漩涡,依循着彩虹的色彩排列。以下列出情绪体脉轮的顔色:

第一脉轮=红色

第二脉轮=红橙色

第三脉轮=黄色

第四脉轮=明亮的草绿色

第五脉轮=天空蓝

第六脉轮=靛蓝色

第七脉轮=白色



第三层:心智体(The Mental Body)

第三层能量体是心智体,这层能量体在情绪体之外,由更精微的物质所组成,皆与思想和心智过程相关。

这层能量体通常会显现出明亮的黄色光芒,从头部和肩膀放射出来并扩展围绕着全身。当人专注于心智过程时,它会扩展和变得更明亮。

心智体的范围,从身体扩展出去约7.6~20厘米。心智体也是一个结构化的能量体,它包含了我们的思想结构。


第四层:星光体(The Astral Body)

星光体,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由更美丽的色彩云状物所组成。星光体的颜色往往和情绪体是同一组,不过这些顔色通常还会渗入玫瑰色的爱之光。脉轮是和情绪体相同的彩虹顔色,但每一个都浸染着玫瑰色的爱之光。一个有爱心的人,心轮在星光层满是玫瑰色的光。

星光体的范围,从身体扩展出去约15~30厘米。


当人们坠入爱河,彼此心之间会出现美丽的玫瑰色弧光。例如,当一个男人或女人在酒吧或派对中幻想着与某人亲热,在能量场中便会有一个实际测试来了解能量场是否同步以及人是否合适。

人们彼此在星光体层级有着大量互动。各种形状的巨大色彩团块迅速地在人与人之间移动,有些是愉快的,有些则不那么令人愉快。在《学会接近磁场不同的人》中我们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第五层:以太模板(The Etheric Template Body)

气场的第五层称为以太模板,因为它包含了所有物质界存在形态的蓝图或模板。也就是说,它看起来有点像底片一样。

前面提过,以太体是身体的模板,而以太模板则是以太体的模板。能量场中以太体的结构,源自以太模板,它提供以太体取用的蓝图或完美形态。

以太模板的范围,从身体扩展出去约45~60厘米,看起来像一个狭窄的椭圆形,包含了整个能量场的结构,包括脉轮、身体器官和身体形态(四肢等)皆为负片形式。

生病时,以太体会损毁变形,以太模板的工作,就是用其原始模板的形式来修复以太体。它是声音创造物质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上运用声音于疗愈是最有效的。

以太体模板,是以清晰或透明的线条、背景为钴蓝色的形式所显现,与建筑师所绘蓝图十分相像,只是这个蓝图存在于另一个次元。就好像将背景空间全部填满构成形状,而留白之处则创造了形状。


第六层:天人体(The Celestial Body)

第六层为灵性面的情绪层,称为天人体。它的范围,从身体扩展出约60~82.5厘米。

天人体有美丽闪烁的光芒,主要是由柔和的色彩所组成。它的光芒有着金、银光泽及乳白色的质地,很像珍珠贝母亮片。

它的形式不如以太模板层明确,似乎只是由身体散射出来的光所组成的,如同围绕着蜡烛的光晕。在这光里焕发着更亮、更强的光束。

当敞开的心轮与敞开的天人体脉轮相连结时,无条件的爱就会流动。在此连结中,我们结合了人性之爱,即对血肉之躯的人类同胞基本的爱,加上在灵性之爱中所发现的灵性狂喜。


第七层:因果模板(The Ketheric Template Body)或因果体(The Causal Body)

第七层为灵性面的心智层,称为因果体。因果体的外形为蛋形,容纳了一个人与此次转世相关的所有能量体。

因果体也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模板,由极为耐久的金、银光细线所组成,以将整个气场的形体维持在一起。它包含了一个对应肉体和所有脉轮的金色网格结构。

通过灵视,可感知到闪烁的美丽金光,它的脉冲如此之快,可以用“闪闪发光”这个词来形容。它看起来好似有着成千上万条金线。

这个金色的蛋形从身体扩展出约75~105厘米。因人而异,脚下那端较小,在头上90厘米左右那端较大。如果这个人是非常有活力的,它甚至可以扩展得更宽。

第七层的外缘部分厚度似乎约有0.6~1.2厘米,但非常结实且具有弹性、耐渗透并保护着气场, 就像是蛋壳保护着小鸡一般。在这个层面上,所有的脉轮和能量体形式看来好像皆由金光制成。这层是能量场中最强韧、最具弹性的一层。


超越七层

其实,除了上面的七层身体,还有第八层和第九层。它们各别与位于头部上方的第八和第九脉轮连结着。

《光之手》作者布蓝能(Barbara Brennan)可以看到这两层,每一层都呈现出清透如水晶般,并由非常细微的高速振动所组成。

《精微体》作者辛迪‧戴尔(Cyndi Dale),就是主张十二脉轮的那位,则能看到第十层,甚至第十一、十二层。这么多层,到底有啥用,我们后续慢慢解读。


气场和脉轮的关系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6-3 02: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脉轮:太阳轮
第三脉轮太阳轮,也叫太阳神经丛轮(Solar Plexus Chakra),梵文名是Manipura,意思是“宝石所在地”。因为它像太阳一样闪烁着光辉,是一个发光发热的能量中心,也是一般所称的“力量中心”。

就像太阳神经丛这个名字所暗示的,这是一个燃烧的、太阳般的脉轮,带给我们光、温暖、能量。这片区域从胸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肚脐,因此有时也被叫作“脐轮” (Navel Chakra)
不过我不建议使用脐轮这个名字,误导性太强,因为有些说法里把生殖轮也称为脐轮,有些说法里干脆脐轮是单独一轮,实在是乱得很。

第三脉轮的颜色是黄色,象征符号是十瓣莲花,里面有个倒三角形。在《第二脉轮:生殖轮,性能量的转换你必须要学会》里我们知道,脉轮是由次级结构组成的,次级结构就是小旋涡。
第一脉轮只有四个小旋涡,所以形象化为四瓣的莲花。第二脉轮由六个小旋涡组成,是六瓣的莲花。
第三脉轮的十瓣莲花,说明是由十个小旋涡组成。不过按照布蓝能的说法,第三脉轮是由八个能量锥,也就是八个小旋涡组成(见下图)。为啥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啊。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6-3 02: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脉轮:灵魂之星,你的阿卡西记录和生命之书都在这里我们知道,在十二脉轮系统里,除了七个体内脉轮(海底轮生殖轮太阳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还有五个体外脉轮,上篇介绍的就是其中之一的第八脉轮:灵魂之星
我们也提到,很多系统都有超出七个脉轮的说法,比如瑜伽支派那罗延天系统(Narayana) 就认为有九个脉轮。深定瑜伽(Layayoga) 的瓦地卡系统 (Waidika) 则提出了十一个主要脉轮。
不像七个体内脉轮那样,有着科学实验的研究支持(例如杭特博士的研究)。关于五个体外脉轮,目前还没有人测量或记录过,但是Cnydi Dale这样的疗愈师,藉由自身从事能量疗愈的经验发现了它们。
人们对第九脉轮的认识最少,但它确实是最重要的脉轮之一。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第九脉轮。

第九脉轮位于头顶上方约四十五公分的位置,也有说大概位于头顶上方一个手臂长的位置。跟第八脉轮一样,说法各异。
第九脉轮类似蘑菇形状,这或许是位置差异这么大的原因吧。
第九脉轮被称为“灵魂之座” (seat of the soul),会促进灵魂的觉知和生命的目的。在印加能量系统里,第九脉轮被称为“因身”(causay)。
在这个脉轮中,藏有我们灵魂的目的以及维持灵魂独特性的表征(或者说灵魂基因),还有关于我们人生目的及人生任务的资讯。

盖博 (Gerber Richard) 在《振动医学》(Vibrational Medicine)里提过,这些灵魂基因(表征) 就像一个模板,以太体就像是肉体的骨架。能量会现在以太层次改变,然后才会显化成肉体的细胞事件。第十脉轮:地球之星,你与盖亚的连接就在这里体外脉轮,虽然不如人们所谈论的七大脉轮(海底轮生殖轮太阳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那么受欢迎,但还是很重要的,有必要谈谈。
前面谈到了第八脉轮(灵魂之星)、第九脉轮(灵魂之座),接下来就到了第十脉轮:地球之星 (Earth Star Chakra)。
该脉轮是由《水晶光能传导》(Crystalline Transmission) 的作者卡崔娜•拉斐尔(Katrina Raphaell) 命名的 (1990)。
第十脉轮的位置
辛迪•戴尔 (Cyndi Dale) 在其经典著作《精微体》中提到,第十脉轮(地球之星)位于我们脚下约45公分的位置。但也有说是脚下约15~30公分,甚至还有说是脚下大约两臂的距离。

Dale认为,第十脉轮通常是深色、深绿色或棕褐色,充满活力。但也有超视觉的人将这个脉轮描述为黑色/棕色或洋红色,地球之星脉轮越黑,其闭合或不平衡就越多。如果是洋红色,它会更开放,并且像所有其他脉轮一样会变得过度活跃。

第十脉轮的功能
第十脉轮让我们与大地母亲盖亚 (Gaia) 连接,并作为“超级根(super root)”将接地能量带入我们的根轮。
这个脉轮 (地球之星) 使我们与盖亚保持一致,而我们的灵魂之星 (第八脉轮) 使我们与天堂保持一致。

第十脉轮就像地球的肺,会吸入肉体和情绪体需要的元素,还有脉轮及光的系统需要的元素。它也将这些系统的所有废物释放进入土壤,进行转化。
这个脉轮的关键就是扎根。它可以帮助一个人与自然世界建立完整的连接,对于引导一个人融入现实生活也特别有用。
扎根意味着我们能与这个地球完全连接。扎根的人能利用自己完整的身体机能、能力和经验,可以处理任何状态。
没有扎根的人,经常无法专心、呆滞、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有严重的无力感、无法应付压力。

同样是扎根接地,第一脉轮与第十脉轮有何区别呢?
如果第一脉轮是在微观意义上接地,第十脉轮则是在宏观意义上接地。海底轮又称根轮,意义是“根部的支持”。它始于脊柱的底端,是我们整个七脉轮系统的根基,把我们和这个星球联结在一起,使我们扎根于物质的存在之中。
根轮是七脉轮系统的接地脉轮,地球之星脉轮则是整个脉轮系统(比如扩展后的12脉轮系统)和以太体的接地点。它不仅将你连接到地球,还连接到整个人类,甚至连接到了我们的前世。
它是一道旋转的光,将我们与大地母亲以及我们祖先的集体意识联系在一起。
不平衡的第十脉轮
当保持平衡时,这个脉轮将以太体连接到物理世界,从而为灵魂充分表达自我创造安全感。
地球之星脉轮平衡的人,其特征包括:与我们的内在力量紧密相连,与集体星球和宇宙的联系,看到大局,为更大的事业而努力,内心的平静和感到安全。
地球之星脉轮不平衡的人,其特征可能包括:失去平衡的倾向,眩晕,饮食失调,下半身的身体问题(腿、臀部、脚、骨盆区域、膝盖和脚踝)和血液循环问题。

嬗变,是指一种彻底的变化、本质的转变。比如一种元素通过核反应转化为另一种元素,会称为元素嬗变。
第十一脉轮从外界吸收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治愈和爱。它也在显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它将我们的灵性梦想转化为真实生活的物质现实。

第十一脉轮,跟我们之前介绍过的脉轮都不相同。它并不是在某个位置,而且围绕全身,集中于手足周围。所以也被称为手脚脉轮(Hand and Foot Chakras)。
这个脉轮,被看作在手和脚的周围的粉红色薄膜,可以把外界的自然力量或情绪能量,转化成我们身体思考、反应所需要的原始能量。
任何类型的疗愈者,包括徒手疗愈者、护士、医生,如果知道如何运用这个脉轮在手和脚的出口,就能达成更好的疗愈效果。

当我们觉得疲倦时,我们可以透过脚来汲取自然界的能量,透过我们的手从暴风雨或一个生气的人身上吸取能量,然后适当地利用这股能量,应付紧急的气候状态或有危险性的人。
当然,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个脉轮释放自己的能量。

如果你有灵视能力,在人体的中轴线上,可以看到七个明亮的光亮点,这就是七大脉轮。
除此之外,人体内外两个系统之间有五个主要的联接口,其中一个就是顶轮位置,相当于中医上的“百会穴”;另两个在两手的掌心,相当于中医的“劳宫穴”;还有两个是在脚底心,相当于中医的“涌泉穴”。

由于这五个主要的联接口分别在人的头顶心、手心和脚底心,所以又被称为“五心”。
除了这五个主要的联接口之外,在十个指尖和十个脚尖上,也有与外界的联接口。手脚的这些接口,都被包含在了第十一脉轮里了。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5-5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