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慈悲] 植物也有生命,为什么吃植物就不是杀生?

[复制链接]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6-1 17: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植物也有生命,吃植物就不是杀生?
答:生物学上的“生命”和佛教的“众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定义是生长、代谢、繁殖、遗传、应激特征,后者是 “受、想、行、识”特征,只有动物才拥有这些特征。另一种说法是:动物是有情众生,有意识和感受;而植物是无情众生,没有意识和感受。
答:这个问题或许来自对植物的真正关心,但通常是,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并没有认真想过,如果证明植物会感受痛苦,我们就应当把考虑的范围扩大到植物。相反,他们只是希望证明,要是我们真的按照我所主张的原则行事,我们就不但不能吃动物,连植物也不能吃,这样人只会饿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可能不违反平等考虑的原则生活,我们便根本无须为此费神,而是仍然按我们习惯的方式生活,植物和动物都吃。这个质疑的理由在事实上和逻辑上都很难站得住脚。迄今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植物具有感受快乐和痛苦的能力。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生产肉类需要数十倍的植物用于饲养动物,出于节约粮食的考虑,也要求人们只以植物为食,也能大大降低环境污染,节省能源、水源和土地,如果节约的粮食分配合理,还能拯救非洲难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磋商会报告《膳食、营养和慢性疾病预防》中指出:“据估计,每年每公顷土地种植马铃薯和水稻可养活的人数分别为22和19人,而饲养牛和羊可养活的人数则变为1和2人。”

吃素不是为了避免给动物带来痛苦而简单的替代吃肉的行为。生物学中能量传递的角度揭示了,能量在生态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传递效率是很低的,通常在0.1-0.2之间,食物链越长能量浪费越多,真正的利用率越低。当我们吃肉时,并没有避免对植物的伤害,相反它比我们直接吃素要消耗更多植物。
举个栗子吧,比如某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0.1,如果我们需要摄入1KJ能量满足生活需求,若全部以植物为食物来源的话只需消耗其10KJ能量,也就是说要吃掉的含有10KJ素食供给我们,如果我们吃的是动物,假设是植食性动物,那么我们要消耗掉含有10KJ能量的动物性食物,而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没产生含1KJ能量的食物时,又要消耗10KJ植物,我们实际上消耗了含100KJ能量植物,对植物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直接吃素!
这还只是假设我们吃的肉都是吃素的一级消费者,如果我们吃肉食性动物呢!?
(当然这个题并不严谨,但是大致道理是如此)
结论我们吃素正是对植物带来较少伤害的生活方式。

植物能生长,有生灭过程,与含识生命在表面上有某些相似点,但本质上完全不同。众生有意识,所以称“有情”,称“含识生命”。植物没有意识,不属于有情类。
植物有没有生命?有,但是植物没有识,它没有眼识、耳识、鼻识,没有这八个识,一个都没有,所以,它不是有情,它没有情感,没有情识

其实生命有它的层次,植物是无情众生,动物是有情众生。
所谓众生,可分作三级,高级的为人类,具有三个条件:
一、有活的细胞;
二、有神经的反应;
三、有思想及记忆。
低级的为植物,只有活的细胞,没有神经和记忆,虽有生死的反应,没有苦乐的感觉,更没有思想及记忆,所以叫作无情。
中级的是动物,只有少数如狗、猴子、马、象等高等动物有若干的记忆力,但没有思想力。
下等动物,除了神经的本能反应,没有记忆和思想,然其既有神经就有痛苦,就会怕死。
微生物如细菌,从生物学上看,它是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物,既没有神经更没有记忆和思想,不属于有情众生,可以说是活动的植物,所以,杀菌不是杀生。
关于水中的微生物,除了细菌之外,尚有比较高等的生物,他们虽也没有神经,但已可以算在动物之内,因此,佛世的比丘,用水需要通过滤水囊里的过滤,把比较大的微小众生滤出,比较小的就不管了。这是基于慈悲的观点,不忍目见生物而不救度。如果肉眼不能见,或虽见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无情众生,那就理会不到了。
佛教主张不杀生,主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发扬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和谐、和平、互助、友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




植物不属于有情众生,即没有一个心识执着植物为‘我’。
吃植物不是杀生,包括细菌、病毒也不是有情。
佛法中杀生指杀有情的众生。有心识执持为‘我’的那些生命才是有情。



这只不过是释迦摩尼的时代局限性罢了,他不知道啥是基因,啥是细胞。他只能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来判断谁是众生谁不是众生。后人用什么神经来牵强附会真是可笑。
另外人能有这样的智慧,正是因为吃肉尤其是熟肉带来大量的能量,允许我们承担得起大脑的能量消耗。肉比植物的能量密度高多了。熊猫改吃素以后每天得花大部分时间在吃上,因为竹子可以提供的能量很少。
有没有神经只不过是不同的生存策略罢了。你和植物都是由DNA编码,蛋白质构筑而成的,都是通过糖、蛋白质、脂肪、ATP获取能量。大家的基础构建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选择了不同的生存策略而导致表现不同罢了。
真有慈悲心那就只吃足以获得足够营养要素的食物,拒绝熊掌鱼翅等享受性的非必须食物即可。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4-4-13 15: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有人会问,动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不能吃动物,为什么能吃植物呢?当然,一位真正仁慈的人,连植物也不吃,在六道中,色界天不需要饮食,连植物也不吃,他们从禅悦中获取养分,不需要从物质中获取。我们是凡夫,没有达到他们那种境界,还不能离开饮食,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一般人所需养分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消耗在妄念上,修行人心地比较清净,妄念少,消耗养分就少,需要的补充也少,阿罗汉心很清净,一个星期托钵一次,吃一餐饭,辟支佛半个月托钵一次,两个星期吃一餐饭。佛与法身大士不需要饮食,用禅悦,法喜,滋养身体,这是行门上的功夫。
所以所谓的生是什么?生命。那生命呢在佛教,佛告诉我们:这众生有八识、有神识,他才算是有生命,否则呢算是无情,无情之物。那么这个无情之物,他就不算是生命了。所以你说这个花,它会……你跟它讲好话,它会开;可是你骂它,它就长得不漂亮,这个都是属于无情。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主观意识,它没有主观,不是它真的能听、能看,它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它真的有主观意识的话,当你不骂它、不理它的时候,它也可以自己随着自己的心情而好、而坏。它有思考能力吗?你如果认为它是有情的话,那它是无情。无情就随有情而转,随有情而转。

佛教里,把动物叫做有情众生,有情就是有感觉、有思维、有意识的动物,是六道轮回当中的一种生命形态。那么,蔬菜水果这些植物,就属于无情生命,它是没有感觉和思维的,也不会经历六道轮回。佛陀在世的时期,出家人都是托钵乞食的,施主施给什么就吃什么,五戒里说的是不杀生,但没有说必须吃素。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在梁武帝那个时期,为了让出家人能更好的长养慈悲心,开始提倡吃素,到后来就成为了汉地出家人的共识。
动物有自发的活动意识,是“有情众生”,是五蕴和合而成的生命,有情识、血肉,会进入六道轮回,不杀生,特指不杀“有情众生”,即动物。

植物也算生命 但没有神识 感受不了痛苦,与杀害动物相比,侵犯的业比较轻微; 植物不算有情众生,不入轮回 而众生又要饮食才能生存,所以佛陀讲不要恶意杀害动物的生命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5-5 2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