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修行] 寻和伺是什么意思?寻伺解释

[复制链接]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11-16 02: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是内心粗显的推求作用,「伺」是内心微细的思考作用。「寻」和「伺」都是一种思维活动,只是「寻」比较粗,「伺」比较细。当我们在思考或观察某一事物时,思考它的粗显相或是大体上的思考就是「寻」,微细地去分辨时就是「伺」

 寻与伺。寻是寻求各种的事理,是一种粗相的动心;伺是伺察各种的事理,是一种细相的动心。

「寻」和「伺」(巴利文vitakka vicāra)的意思都是导引心:从僵硬调整到比较放松、从饥渴调整到满足的状况;从与世间贪忧相应,调整到暂时不跟世间贪忧相应。这些都是「寻」的作用,可以透过或不透过念头来导向。
「伺」有评估、审核,透过观察而调整的意涵


寻,心行很粗,动得明显,识心是主动去找,想去探究和发现。伺,心行很细,动得轻微,不容易发现,有被动等待的意思,不再主动出击。观,类似观察,心思动得明显,自己容易观察到。觉,有心就能觉,觉知可以非常细微,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觉知。观类似于寻,觉类似于伺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11-16 02: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 部 18经》提到:我们的心理活动,如何从「单纯」演变到「复杂」。一开始是先有「触境」,如眼睛接触色尘,也就是眼睛看到视觉的目标,像看到一棵树、一个 人。先有「触」的产生;耳朵听到「声音」,先有「触」的产生,神经系统跟外境的接触。「触」会产生「受」~舒适的、不舒适的、中性的;「受」容易衍生 「想」(sañña)~心里面划界线、符号;「想」会再衍生「寻」(vitarka);「寻」又会衍生「迷想(戏论)连锁效应」(papañca-saññā-sankhā)~从简单的想(vitarka)演变为具有复杂的故事情节的想。

原本“vitarka"~ 简单的内心对话,只是说「我在看这棵树」,演变成为迷想(戏论)连锁效应时,变成「我在看这棵树,我想起来了,高中时跟我的初恋情人,在东海湖边一起在看 这棵树,那时我是多么年轻、意气风发…」等非常复杂、连绵不绝的故事情节。所以,从《中部 18经》的上下经文可以清楚地看出,“vitarka"(寻)是「思考」的意思

在巴利文字典里讲到「寻」有翻转、推敲的意思;梵文“vitarka"原始的意义就有「算计」、「在心里盘算、翻转、推敲」等意思。

「寻」、「伺」解释为「内心的语言」(mano jarba)。像「唯识学」的重要学者世亲,就把「寻」解释为「内心帮助你调查的语言」,把「伺」解释为「内心帮助你翻转、评估一件事情的语言」。所以,从这些不同的经典、论典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寻」、「伺」的基本意涵。“

原始佛经对「寻」跟「伺」的定义

《增支部4.35经》 若从巴利原文或英文的翻译,我们把经文重新再念一遍:「他产生出任何他想要产生的念头,他不产生出任何他不想要产生的念头。他产生任何他想要产生的意向,他不产生任何他不想要产生的意向。像这样寻之路上,是心的成就者。」

经文接下来说:他由此而获得「四种禅那」,他能够很轻易地获得禅那。这四种禅那可以做为他当生的乐处,就是所谓的「现法乐住~心在当下能够很安乐、安适、落脚的地方」。

因 此,这段经文实际上是讲一个禅修者,不是一味地断除念头。在禅那上成就的人,可以起任何他想要起的念头跟意向,能够放下任何他不想要起的念头跟意向。也就 是说,佛教的禅修不是一味否定念头的产生,有一些想、念头跟意向对当下是有帮助的。佛经里提到,有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讲话一边进入初禅。如果进入初禅是没 有念头的,怎么能够讲话呢?只不过进入初禅的讲话,念头跟意向一定是好的、良善的、相应于色界的心境,意向是指内心的意境。

这段经文的最后谈到 :…能够依此而进入到「四种禅那」。你若知道什么时候该想,什么时候不要想,什么时候要产生意向,什么时候不要产生意向,那么你就可以很轻易地获得四种禅那。

《相应部 47.10 》(庄春江译): 『阿 难!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当他住于在身上随观身时,生起身所缘的或身上的热恼,或心的退缩,或向外地 扰乱心,阿难!那样,比丘的心应该被另安置于某些能激起信心的相。当他的心被另安置于某些能激起信心的相时,则欣悦被生;当已欢悦后,则喜被生;当意喜 时,则身宁静;身已宁静者,则感受乐;心乐者,则入定,他像这样深虑:『我为了利益另安置心,我的利益已完成,好了,现在我要撤回。』他就撤回,不寻思、 不伺察,他了知:『以无寻、无伺,自身内有念,我是乐的。』 (因而入二禅)


禅 修就是不断透过观察「味、患、离」,了解眼前的技巧所带来的好处到什么程度,它的有限性在哪里。透过观察跟了解,随时随地做「调整、修改、超越、升华」等 动作。当目的已经达成,要搁置激励内心的主题叫做「我要撤回」。因为搁置了主题,心进入更深入的安定感,因而进入到「无寻无伺」的二禅。这段经文不是原始 经典里唯一讲这个主题的。原始佛经有好几个类似的经文,都有谈到这个主题,虽然经文没有定义「寻」跟「伺」是什么,但是它的解释已经够清楚了。
如何进入二禅

透过放下思惟、意向、导向的主题就进入到二禅。「寻」跟「伺」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故意想那些会激励自己的主题叫「寻」。当心能够评估修这个主题所带来的利益,以及它的有限性是什么叫「伺」。根据原始经典的讲法:「寻」就是刻意产生念头和意向,「伺」就是评估。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11-16 02: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讲寻、伺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在佛法的禅修里最重要,要观察、了解的是什么项目?严格来讲,佛陀的教法离不开「业」(kamma)这个观念。佛陀认为「禅修」的本身是一种「业力的组合」,是某一种操作、运作内心的方法,训练起心动念的方法,所以叫做“kamma”~跟业有关联的。

在 禅修里,我们在了解当下的心行、活动状况和动机,是如何在影响、塑造眼前乃至未来的安乐、痛苦或其他状态。所以,基本上佛法的禅修是在架塑「业」。套一句 我们过去常常在讲的「方程式」:佛法的禅修包含「了解业力」、「塑造业力」、最终「释放、超越或放下业力」。我们可把「业力」了解为「内心使力、起心动 念、动机发生」等状况。而传统上也是这样了解「业」的,是有动机的动作。它会留下痕迹、有熏染作用、有架塑、制约、引导接下来的经验等特质。

「业」 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如何想事情,如何思虑、判断和评估事情」。在一般尤其是当代禅修的方法里,这个环节常常被忽略。若很务实地看待「思 考」,也就是「寻」跟「伺」对身心的影响力,我们可以说「寻跟伺大概是影响身心最剧烈、最深远的其中两种作用」。这在「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里是很普遍被认知的。


现 代的认知心理学家采用「认知、思考、念头」的转变和转向,我 们的念头在一个程度上,是由当下的「受」所影响的,也就是说,当下舒不舒服,会影响念头的质量。当下如果是安乐、舒适、愉悦的,比较容易倾向产生正面的念 头,反之亦然。同样地,念头也会影响当下的感受,所以,它们是互相循环、增上、回向。念头影响感受,感受也在影响念头,如果能了解这「互相辉映、互相回 向」基本的因果原理,就能够一个程度去影响身心当下的走向。佛陀就是认知到这样的原理,他发现我们内心在盘思的主题、思虑的念头,念头里面的色彩、气氛、 情调、氛围…,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境 (见 中部9和44经 对心行的解释)。

【开示主题:寻与伺】

「寻」 基本的意思是「念头」~如何想事情;第二个意思是「如何选择内心思考或观想的主题」,如何把心导向某种氛围、意境。「寻」基本上具有这两个意思。

《中 部 18经》提到:我们的心理活动,如何从「单纯」演变到「复杂」。一开始是先有「触境」,如眼睛接触色尘,也就是眼睛看到视觉的目标,像看到一棵树、一个 人。先有「触」的产生;耳朵听到「声音」,先有「触」的产生,神经系统跟外境的接触。「触」会产生「受」~舒适的、不舒适的、中性的;「受」容易衍生 「想」(sañña)~心里面划界线、符号;「想」会再衍生「寻」(vitarka);「寻」又会衍生「迷想(戏论)连锁效应」(papañca-saññā-sankhā)~从简单的想(vitarka)演变为具有复杂的故事情节的想。

在众多提到「寻」和「伺」的经典中,把「寻」解释得最清楚的,大概就属《中部 20经》,这部经叫《寻之调伏经》(Vitakkasaṇṭhāna Sutta),主题就是跟「寻」有关,谈的是关于怎样调伏「寻」的动作。佛陀很务实地提到「当你遇到不理想的寻,要如何对治」。「不理想的寻」指:不善的、会让心陷入贪、瞋、痴的「寻」。取而代之的是「善巧的寻」


「四念住」就是观察「身、受、心、法」。也就是说,如果观察的范 围是「身体的触感」、「身体的动作」、「呼吸的整个活动范围」、「被呼吸牵连到的身体」、「在参与呼吸活动的身体」,这些就是适合的范围,也就是「身念 住」。

 楼主|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11-16 0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取转帖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 ... 4339#7522040JQdzi0J

原文
朱倍贤教授网站:
http://wgf9966.wix.com/4ariyasacca
国内站(有语音,但是文章少一些):
http://www.blogbus.com/4ariyasacca-logs/336897050.html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5-6 00: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