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源头就是脑干,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脑干才会开启梦的视觉通道。 当患者置于黑暗环境中时,因为正常的视觉通道在黑暗中感受不到任何信号,脑干就提前开启了另一条视觉通道,幻觉也就随之出现;而当黑暗被光亮代替,正常的视觉通道有了信号输入,幻觉也就消失了。这和梦形成的机制非常相似。
我们也有已经掌握的事实。拿最逼真的梦境来说,这类梦境通常发生在REM睡眠阶段,我们了解到此时次级视觉区(secondary visual areas)会被激活。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梦境是高度视觉化的体验。而初级视觉区(primary visual areas)没有被激活的原因很简单:你的眼睛是闭上的,视网膜无法接收到视觉输入,是你的大脑在创造梦境。
我们还知道,运动皮层(motor cortex,控制运动的脑区)被激活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梦境中时,感觉自己好像穿行在一个三维立体的现实世界。我们还了解到,大脑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也被激活了。杏仁核(amygdala)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梦境都包含各种各样的情绪,让我们在情绪上沉浸其中。
与之相反的是,我们发现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眼睛上方一英寸左右的脑区)被关闭了。这能解释为什么梦里我们失去了正常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包括判断、批判性思维和计划等等,因为前额叶皮层对执行功能来说非常重要。
人为何会做梦?
从生理的角度讲,人在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会处于抑制状态,这个抑制过程有时比较完全,有时不够完全。如果没有完全处于抑制状态,大脑皮层还有少数区域的神经细胞处于兴奋,人就会出现梦境。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时做梦有时没有做梦?
人的睡眠分为三个阶段:浅睡眠阶段,深度睡眠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实验结果发现,在此睡眠阶段中,眼球在激烈活动)。
梦通常发生在“快速动眼期”。当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后,就会迎来另一个睡眠周期。我们每晚都会经历几个睡眠周期,因此一晚上都会做好几个梦。
只有在“快速动眼期”醒来,才有可能记得梦境的内容,但一般来说我们都会直接进入下一个睡眠循环,所以也就不会记得上一个循环的梦了。
“快速动眼睡眠”的时间,越到后面越长。在第一个周期可能只有几分钟,在最后一个周期,会有1-2个小时。因此,比起半夜惊醒,早上醒来会记得更多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