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附件  
附件中心 知识学习 基础知识 v2-b8c9dc13eaa3e87c6cbf6707ee152168_720w.jpg

v2-b8c9dc13eaa3e87c6cbf6707ee152168_720w.jpg

附件信息右侧广告
附件下载与主题内容间广告

 

搭建家庭万兆网络:
家庭网络的高效稳定性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的热点议题,尤其是在家庭设备日益增多及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万兆网络的部署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家庭用户更好地建设和优化万兆网络,本文将围绕如何打造高效稳定的家庭万兆网络展开探讨,结合具体案例和设备推荐,力求提供实用有效的方案和建议。
在传统的家庭网络中,千兆级别的网络是常见的选择。但随着数据需求的增加,如传输大文件、视频编辑和居家办公等,对更高速度和稳定性的万兆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使用万兆网络可以极大地缩短文件传输时间,例如传输一个10GB的视频文件,在万兆网络下只需5秒,而在千兆网络下则需要50秒。尽管全链路万兆网络的建设成本较高,但一些节约成本的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项低成本打造家庭万兆网络的方法是使用具备万兆网口的NAS设备,结合网络桥接模式,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传输。网络桥接模式允许NAS设备充当小型网络交换机,把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提升局域网传输速度并简化网络结构。
这种方法避免了对整个家庭网络进行大规模升级,仅通过少量设备就能实现万兆的传输体验。通过其网络桥接功能,可以在NAS和电脑之间实现万兆传输,虽然需要万兆网卡,但总体成本低于大规模改造。

在网络拓扑设计方面,通过合理布局设备和布线,可以优化网络性能。例如,将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集中安置在房屋的中间位置,方便各设备的连接,并减少信号衰减。同时适当提高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值,减少封装频率,提高大文件传输效率。此外,在部署交换机和终端设备时,建议尽量使用支持高规格速率的网线,如超六类或七类网线,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

另一个值得推荐的方式是利用光纤到房间(FTTR)方案,这种方案通过光纤连接主设备和各房间的分设备,进一步提升网速和信号稳定性,是对网络速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家庭用户的理想选择。尽管相较于其他方案,FTTR的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较高,但其带来的高速度低延迟优势在一些高需求场景下无可替代。
除了硬件设备的选购和安装,网络性能的测试和调整也是确保高效稳定的重要环节。工具如iperf3、ping等可用于检测每个网点的连通性和数据传输速率,通过调整网设备设置及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整体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总体来说,为了搭建高效稳定的家庭万兆网络,需要结合实际使用需求和预算,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案,并进行精细化的配置和测试优化。通过合理的规划和部署,每个家庭完全可以实现高速稳定的全屋网络覆盖,满足现代家庭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和体验要求。


万兆需求从何而来
过随着另外随着技术的更新,无论是SSD还是wifi6速率都已经大幅提升,原来千兆网络已经成为数据读写传输的瓶颈。
1、万兆(10G)载体
随着SSD速度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广泛的应用于个人电脑后,目前PC传输速度不再受到机械硬盘的节制了。无论是组raid、还是配置ssd,都可以轻松将读写速度提升到2G宽带以上,因此万兆(10G)网络在家庭应用中已经有存在的必要了。

一般商用10G以上速率的载体还是以光纤为主,光纤作为经过多年实战验证的产品,作为载体有着许多的优势。因此搭建家庭万兆网络时候光纤必然是传输载体的选项之一!

不过在家庭应用中,楼主也推荐使用我们常用的网线作为传输的载体。通过万兆电口来实现家庭万兆网络的搭建、部署更加的简单方便!

万兆方案实现的产品选择

综合以上提出的需求,首先我们要明确方案实现都需要哪些设备的配合。一共涉及到4类设备,分别是万兆交换机、万兆NAS、万兆PC网卡及万兆网线或光线(含SFP+模块)。下面逐一来看4类设备楼主的选择。
1、万兆交换机
对于PC到NAS的联通,其实不用交换机直接点对点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可以省去一个交换机的钱。不过考虑到未来万兆设备的增加,还是应该部署万兆交换机的。


同时间楼主发现了威联通的QSW-308-1C 11口交换机,价格虽然比MikroTik高了一些,但优势是网口多,正好符合本次方案的需求。采用了8千兆网口+2万兆SFP网口+1万兆电口的设计,非常符合家庭少量万兆设备的部署需求,同时8千兆网口又可以连接其他的千兆设备。完美,就选这款了
威联通QSW-308-1C是一款定位于家用入门级小型万兆交换机,支持几乎目前所有的有线网络接口,千兆网口+万兆SFP+光纤端口+万兆电口(支持1G、2.5G、5G、10G速率)
提供了两种万兆端口,同时提供8个千兆的常用网口,一个交换机即可解决所有问题。

2、万兆NAS选择

配备了2个SFP+光纤端口,可以完美实现10G联通。

3、万兆PC网卡由于这套方案使用的万兆交换机同时支持SFP+光纤端口和万兆电口,因此PC的网卡选择余地就非常大了。如果出于经济新考量,目前的万兆SFP+网卡应该是最佳的选择,咸鱼上能够提供大量的服务器拆机网卡,
万兆电口的网卡相对贵一些,优势在于可以直接使用6类网线实现万兆的连接,对于已经布线的朋友也只能选择电口的网卡。
4、万兆网线或光线(含SFP+模块)
对于万兆电口的连接就非常简单了,使用我们常规的6类网线就可以轻松实现。
使用SFP+端口则需要购买专用的SFP+模块和成品光纤,需要注意的是一条光纤需要2个SFP+模块(PC网卡和交换机都需要SFP+模块)
由于需要分别购买模块和光纤比较麻烦,所以楼主直接购买了堆叠直连线缆,即插即用非常的方便,关键是价格也更为的合理。
这种堆叠直连线缆直接集成了2个sfp+模块,全新价格100左右1条,咸鱼二手的甚至只有40元。性价比更高一些。(购买时候首先要咨询sfp+模块的兼容性)

四、万兆网络部署体验
设备到齐后,直接接上电源,网线依次接通就能用了。把威联通TS-532X硬盘插满,3块3.5寸组raid5,为了实现万兆的读写速度,只使用机械硬盘还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把SSD也安装上去进行加速。

在家铺设万兆网络用光纤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将来还可以升级到40G或是100G的网络,同时光纤比较细,穿管布线比又粗又硬的6类线容易的多,如果选择多芯光缆,1根光缆内就可以容纳12芯以上的光纤,直径还比双绞线细,是个很好的选择。
连接光端机还可以远程传输HDMI和USB,可用作远程KVM使用,玩儿法多多。
铺设万兆光纤网络需要的设备有:
1- 光缆:
既然都要布光纤了那索性就布多芯光缆,比六类网线可是便宜多了,可以和网络穿在一个线管里。8芯以上是最好的选择。

光缆
关于光纤耐不耐造的问题,其实问题不大。因为买来的光纤都是成卷来的,只要注意在穿线的时候注意放线,别让光纤打成死折就可以。光缆里边带有纤维,可以承受很大的拉力,拉线的时候也都是纤维在承受着拉力,很少会出现把光纤拉断的情况。
当光纤弯曲半径比较小的时候会出现比较大的光衰,但是弯曲恢复以后出现的光衰也会恢复:

光纤弯曲

光纤弯曲后恢复
光纤终端盒
光纤与设备的连接需要通过尾纤,尾纤与多芯光缆的连接需要光纤终端盒(当然也可以不用,如果你不怕乱的话)。下面这个是机柜端的光纤终端盒:

光纤终端盒(机柜端)
这个是桌面端的:

光纤终端盒(桌面端)
光纤理线前:

光纤理线前
光纤理线后:

光纤理线后
3- 光纤尾纤:
光纤与尾纤的连接方式分为冷接和热熔两种,在短距离应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目前冷接头的成功率和光衰都已经很不错了,成本也较低。但是冷接头里的匹配液在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得验证。热熔的话可以找专业师傅上门帮你熔接,基本上是按芯收费的。也可以自己买热熔机自己熔接,但是热熔机一般都比较贵,题主可以自己选择(答主是在闲鱼上捡的二手熔接机)。接头类型目前光模块上基本以LC居多,而冷接头SC居多,LC的冷接头也有,不过比较贵。建议题主终端盒上用SC,然后买成品的SC-LC跳线与光模块连接。
冷接热熔需要的工具如下:
  • 红光笔,用于测试光纤的通断,寻找故障点,定位光纤等,用处相当大

红光笔
  • 米勒钳,用于剥离光纤的涂覆层和包层,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米勒钳

  • 光纤切割刀。不管冷接还是热熔,都需要把光纤进行端面处理。对于光纤冷接热熔的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光纤切割刀切出来的端面与光纤垂直度好,切口光滑整齐,不会出现毛剌缺口等。

光纤切割刀
未经过端面处理的光纤光会在端面处产生严重的反射与折射:

端面未经处理的光纤

端面处理后的光纤
  • 光功率计,当你一切都接好以后插上光纤发现网络不通网卡灯不亮的时候,它就要派上用场了。

光功率计
  • 冷接头。如果需要冷接的话冷接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省下买熔接机的成本或是请人熔接的成本。好的熔接头成功率还是挺高的,不过开始之前一定要用99%以上的酒精和无纺布清洁好光纤的纤芯。

冷接头
  • 熔接机。如果想熔接尾纤的话熔接机是必不可少的。好的熔接可熔接成功率比较高,当然价格也不菲,想要入坑的话不妨看下闲鱼的二手,但是二手产品入手一定要谨慎。

熔接机
万兆交换机。市场上万兆交换机相比千兆交换机可选择的范围就太少了。常见的有Mirotik,UBNT,H3C,华为,价格不菲。答主自用的是一台UBNT的UBNT Switch US-16-XG,带12光口+4电口。

UBNT Switch US-16-XG

5- 光纤跳线。光纤跳线用于光模块与尾纤的连接,由于大部分光模块都是采用的LC口,而尾纤又多为SC口,所以选择SC-LC的光纤跳线再好不过了。

SC-LC光纤跳线
6- 光模块。光模块的选择根据交换机的情况来定,有的交换机比较挑模块,购买模块时和卖家咨询一下光模块的兼容性再下单。可以购买服务器拆机下来的,也可以买全新光模块。答主从某宝买的某国产品牌光模块价格便宜兼容性也挺好。价格2个不到140。


光模块
如果在装修过程中布光缆是最好的,可以和双绞线走一路管,如果已经装修完毕可以利用穿线神器在线管中已经存在1根6类网线的情况下再穿入1根12芯的光缆达到升级的目的。

为什么光纤建议直接用成品线
  • 冷接信号损耗大,不稳定,制作失败率高,算上失败消耗,成本不比热熔和成品线低。后期容易松动翻车。
  • 热熔需要熔纤机,通常给宽带小哥点钱让他来帮忙就行。热熔好处是信号损耗小,施工成功率高。不过热缩管地方照样不耐操,拽拽就松。另外,墙壁面板的86盒子里是放不下热缩管的,
只有家里有弱电井的情况下才推荐暗线热熔,的确美观很多。成品线和前两个方案比,价格是差不多甚至还便宜一些的。毕竟DIY一条10G光纤,光SFP_光模块一堆就400元了。而且成品线质量好,传输质量有保障。被槽坏的话买一条换就是。当然,坏处是成品线在家庭中基本只能明显,不用心布置的话会很违和。
要记住,这是在讨论家庭环境万兆网络,你得考虑哪天你妈妈洗地板拖把把线缆给怼了,或者小孩子猫猫狗狗不小心弄一弄线缆。线缆的耐槽性要求是要高于机房的。
光口万兆和电口万兆优劣对比
  • 明线前提,成品光缆美于网线
  • 暗线前提,网线方便接墙壁面板,美观。
  • 网线比光纤耐槽很多。
  • 成本上,单纯看交换机价格,电口交换机比光口交换机贵很多,但是设备越多,光口越费钱。因为每增加一对线缆,增加300元投入。而电口,网线嘛,投入忽略不计。实际上,电口方案光口方案,成本差不多的。你看我上面预算表结果就知道了。
重申:家庭环境下,我建议上电口万兆。

华硕最新款WIFI6路由RT-AX89X,华硕第一款搭载双10G端口的路由器产品,外观仿生帝王蟹,八根天线。双10G端口的10GBase-T+10G SFP+这也是首次出现在无线路由器上的配置了。

搭载两个10G端口之外,还配置了9个LAN/WAN接口,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10G接口都是可以作为WAN口使用的,在用10G端口做WAN口之后原先的千兆WAN口默认变为LAN口使用。


应用场景
看你有多少万兆设备,需要多少万兆口。
  • 两台万兆设备直连,省掉交换机的钱。
  • 坏处1:两台万兆设备必须还有另外一条线缆用于正常网络通讯,一台设备必须占用两个额网口
  • 坏处2:只能有两台万兆设备,当你有两台以上万兆设备姿势就难看了。
我认为并不是所有设备都需要上万兆,大多数设备有 2.5G 就够用了,设备整体散热控制更好,家里运行基本静音。但对于存储、计算等特定设备来说,从千兆升级到万兆能带来 10 倍的效率提升,很多原本需要靠程序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直接用硬件来解决。
我并不打算追求 25G/40G/56G/100G 这样更高的速率,即使很多网卡设备都很便宜。随着带宽的提升,交换机设备的价格也在快速提升,所以大家普遍采用点对点连接。点对点连接虽然成本最低,但维护和扩展都很麻烦。而且超过 10G 的连接,无论是电口还是光口,都会带来不小的散热压力。

  如果你只是两个设备,开头那种方法就好了;3-4 个设备,考虑自建软路由主机或者用这个桌上型交换机。超过四个老老实实上 16 口。
CRS317 ROS 交换机,16 个万兆 SFP+,一个千兆口,三层上不了线速。
CSS326 swOS 交换机,24 个千兆口,两个万兆 SFP+,完全不带三层。
万兆交换机里面有很多机房的洋垃圾,比如 Dell 或者广达,这种东西千万别买,又大又吵,虽然价格可能只要 700,但是这玩意只要卡机基本上能够吵死人,而且你不会有给他换风扇的愿望。
CSS326 纯被动散热,最高夏天交换芯片能到 80 度,不过家庭环境问题不大,CRS317 的风扇噪音是有一点的,但是不是不能忍。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包括我)都去买了猫家的 40mm PWM 扇子。然而这玩意我买来就后悔了,虽然 CRS317 里面是 4pin 的 socket,但是实际上他走的都是电压调速,大概就是 40 度以下 5V,40度-50度 9V,50度向上 12V。但是猫家的扇子完全不吃这套,直接转不起来。控制台也找不到切换为 PWM 调制的方法。讲道理不超过 60 度都没啥问题,所以弄个减速线就好(猫家的扇子的包装里面给了一堆减速线和 Y 型线)。
7 类电口线是最垃圾的东西不要买。电口交换机非常贵而且不好买。7类线比 SFP+ 直通线还硬的多,而且很难做 socket,也没法自己掐。所以最后还不如搭配光模块。现在 ZTE/海信的10G光模块只需要 30 左右一个,这样算下来其实 1m 线的价格就和直通线差不多,特别是光纤长线特别便宜。1G 的光模块通常只要几块钱一个,如果你不介意 SFP+ 接 SFP 的模块也不是不行。( SFP+ 光电模块巨贵,兼容问题巨多)。不过要注意的是 Cisco 非常挑模块,而且非官方模块会让你在 Console 里 void warranty。以及很多 Cisco 交换机/路由器的 bandwidth 需要通过 license 解锁,
最后就是你是否需要三层的问题,如果你要三层的话最好能开 jumbo 就开 jumbo,这样就可以降低软路由的性能需求下限。我这里买 x86 ROS 的原因也主要是为了让三层性能更好点,无论是内网三层还是出口 NAT,包括回程加密隧道的性能。
功能与性能

网络交换机拥有众多功能,尤其是管理型网络交换机,但,对于家庭网络交换机而言,无需选择支持所有功能的网络交换机,选择支持基本的功能即可,如QoS、VLAN以及安全性等。与此同时,您也可以考虑下堆叠功能。堆叠功能可为网络带来更高的灵活性,若是后期您想要升级网络或需要在网络中添加更多网络设备时,堆叠多个交换机可能是最有效且经济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可在不改变原始网络架构的基础上满足您的需求。
此外,功耗和容量也是需考虑在内的因素。由于交换容量越大代表着交换机的数据交换能力越强,为了确保您的家庭网络稳定可靠的运行,建议选择较大交换容量的网络交换机。与此同时,选择无风扇的网络交换机对于家庭网络而言是有必要的,因为无风扇的网络交换机基本上没有噪声且有助于降低系统功耗。
端口
家用网络交换机上的端口数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您的网络不需要连接很多的网络设备,一般来说选择8端口或12端口的万兆交换机即可满足需求;但如果您需要连接很多的网络设备或者在短期内网络规模将会扩大,那么建议您可以选择24端口或48端口的万兆交换机,总而言之,一切选择都是根据您的实际网络需求来定。
成本
由于电口的成本比光口的低,因此通常电口(即RJ45端口)网络交换机的成本低于光口网络交换机的成本。网管型网络交换机的成本也比非网管型网络交换机贵。在确定了家用网络交换机的类型之后,您可对市面上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家用网络交换机进行对比,选择具有成本效益的即可。

网络设备上各种 OEM 厂商固件,授权问题产生端口限制的坑。当然,诸如 Netgear, Ubiquiti, Mikrotik 这些比较常见于低端企业级/高端民用市场的品牌产品,收二手也不会遇到太大问题。

来谈一谈 Vlan 的划分,其实在家中设备多了以后,特备是到了这个年代,IoT 设备兴起以后,什么油烟机冰箱之类的动不动就要连个网,全设备生命周期的固件基本都不会升级一次,从局域网安全性角度而言,vlan 的划分很有必要。更何况现在运营商 IPv6 接入已经铺开,我也不希望的各种设备管理入口通过公网 IPv6 地址都各自暴露在互联网上,很有必要进行隔离划分,控制内部互相之间的访问权限。
vlan 一般通过在数据包上打上特定的标签来实现,其作用是可以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广播域上进行隔离,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可以将一台交换机上的不同端口拆分来当多台不同的交换机来用,而不需要购买多台交换机单独管理。一般网络设备上对 vlan 的支持也有简易版和全功能版的区别,一般建议使用完整支持 IEEE 802.1Q 规范的设备来划分 vlan,可以通过 tag 的策略将不同 vlan 上的数据 trunk 到同一根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
部署 Ceph 网络之前,我已经按照不同用途划分了五组 vlan,引入 ceph 以后,要给其内部单独划分一路内部网络。所以这次调整后的网络规划如下。

    Vlan 1 - 默认设备网络,CIDR: 10.1.0.0/22,提供 1022 个可用地址,用于接入 PC,手机等常规设备,提供 IPv6 地址分配。
    Vlan 10 - 实验环境,CIDR: 10.1.4.0/22,提供 1022 个可用地址,用于接入虚拟机,k8s 服务等各项自己日常实验需要的内网环境,提供 IPv6 接入。
    Vlan 20 - IoT 网络,CIDR: 10.1.8.0/22,提供 1022 个可用地址,用于接入各种家电类物联网设备,可访问公网,不具备访问其他内网资源的权限,不提供 IPv6 地址。
    Vlan 50 - 来宾网络,CIDR: 10.1.12.0/22,提供 1022 个可用地址,用于家里来客人时候的来宾 wifi,以及如果有房间要作为客房场景下的有线网络隔离接入,不可访问内网服务,但是可以访问公网,并支持 IPv6。
    Vlan 90 - 存储网络,CIDR: 10.1.20.0/24,提供 254 个可用地址,用于 Ceph 存储节点内部数据同步,不需要 IPv6 支持。
    Vlan 100 - 运维网络,CIDR: 10.1.16.0/24,提供 254 个可用地址,用于设备运维,比如交换机管理地址,服务器 IPMI,AP,Unifi Controller,工作站上的远程主机卡等等,允许以 IPv4 方式从公网获取设备跟新。

02. 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选择上,品牌其实相对比较次要的,同级别的产品,不同的厂商都可以提供对标的竞品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我考虑的主要方面是功能性,安全性,价格的亲民程度,以及家中部署很关键的一点,噪音级别。当然,有独立机房的大佬可以不考虑这些,玩的开心就可以了 ,无奈我只有客厅一角的小隔间。
这些年下来,我已经在各种场合下实际用过了 Cisco, H3C, Huawei, Netgear, Linksys, Ubiquiti, Mikrotik 这些品牌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家用场合,倾向于选择面向家用或者中小企业应用场景下设计的设备。大型设备动不动就是大功率+冗余电源,家里环境完全不适合。所以这次更加倾向于考虑采购 Ubiquiti 的 EdgeMax 系列或者是 Mikrotik 的产品。
EgdeRouter 的系统在企业级场景下稳定性表现相当好,我在数据中心生产场景中实际部署过 EdgeOS的路由器,连续运行以上也没有遇到过问题,如果家里特别追求安全稳定或者是小型企业应用场景的话,也推荐他们家的产品,4 口的路由器做 vlan trunk 配置也是能用起来的。而且 EdgeRouter UI 界面上的配置树可以对路由器的完整 json 配置进行整体管理,交互设计独到。

在权衡了一下以后,我这次想在家里把专门的 ROS路由器搞起来,省的再搞软路由,加上拉脱维亚公司相对价格低不少,直接选择了一系列 Mikrotik 的路由器和交换机。Mikrotik 其实也是家农企作风满满的公司,除了 ROS 这个系统功能全做的响当当以外,时不时会爆出一些古怪的 bug,或者很容易因为配置不当导致安全性漏洞的出现。然而小问题并非无法克服,ROS 也可能算是业界功能最全的路由器系统之一,再加之价格实在是比别家便宜太多,最终使得我这次选择了 Mikrotik。
    Mikrotik CRS309
全被动散热,提供 8 个 10G SFP+ 端口 + 1 个 G 口用于管理用途。如果需要更多万兆端口,同系列还有一只 CRS317 可以选择,只不过 CRS317 的问题在于配置了两个 4cm 电压调速风扇。为了尽量做到无噪音,我最终选择了 CRS309 的方案,毕竟机身后面单靠一个巨大的 heatsink 就搞定了散热问题,在家用场景下用起来其实相当棒。甚至如果后续要扩容的话,我都想直接整两台 CRS309 来搞了,反正 ceph 内部网络也不需要与外部网络通信。




值得一提的是,CRS 的交换机都预装 ROS,号称是三层路由/较换 + 二层交换两用,实际上这个系列的 CPU 配置并不足以承载三层较换的转发处理需求,我拿来也只是开当二层交换机,配合 vlan 来用。
2. Mikrotik CSS326
除了 10G 设备以外,局域网里在整体增加了三台服务器以后,我原先的那台 Netgear JGS524PE 交换机已经显得端口不够用了,所以再入了一台 CSS326 来做千兆网络的二层较换。选这台的理由是价格便宜,只要 800 软妹币以内,能提供两个 10G 的 SFP+,而且也是被动散热,0 噪音。
这个型号有个兄弟是 CRS326,我不选的理由一个是贵了几百块钱多了很鸡肋的三层较换功能,我并没有强需求。另一个理由是多了一个 4cm 的散热风扇,会引入噪音,且先前版本系统还有 bug。CSS326 几乎是同一套模具出来的产品,只不过后面的风扇安装位置留空,同样可以做到 0 噪音。
v2-b8c9dc13eaa3e87c6cbf6707ee152168_720w.jpg
同一主题附件字上面广告
         同一主题附件:
    v2-13bbe8f4e166bc537c6099f2c04c9ce2_720w.jpg
    v2-63ca0b38cdc483361160cc1d0a41bad5_720w.jpg
    v2-8cadc8085c6048f0cd294958fd63b961_720w.jpg
    v2-8baa89dcb7bce821bc0f4ab00345ec80_720w.jpg
    v2-c37f714f07441c203e43674d6f404611_720w.jpg
    v2-27e603bebe8940e8a72286fd2db9c083_720w.jpg
    v2-47a45262196783c1c2cb6765876f3a75_720w.jpg
    v2-95ec79c6149d6d6246ddecd24efa34ee_720w.jpg
    v2-b8c9dc13eaa3e87c6cbf6707ee152168_720w.jpg
    v2-337e0c73861bc26bec1450af7fad15f6_720w.jpg
    v2-417957b9d5097783345153b6caa25570_720w.jpg
    v2-2f0539edc7e3645df84e765af2c35faa_720w.jpg
    v2-27e99971122ec86a23767241a58f2839_720w.jpg
    v2-71232501e156f7fc31f8327e3a76d0cc_720w.jpg
    v2-6fc75dfdef6402bad1f329dd99b48770_720w.jpg
    v2-d11877aae829ad151c51b50e80c03ba7_720w.jpg
    v2-a751ac831465c0dcc6da0f0cabd3ef6e_720w.jpg
    v2-07443c2369c28056ddb217a492698348_720w.jpg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5-6 07: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