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认为,生命不仅仅是以这两种形态存在的,还存在其它生命形式。佛教对众生的划分是以有情和无情来区分的。我们所认知的植物在佛教里是被划分在无情众生中的,我们吃的五谷、蔬菜、瓜果都在无情众生行列。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就会问了:如何区分或者定义“有情”和“无情”呢?在佛教中,“有情”是指有情识(也有一种近似的说法:心识)的众生,这类众生能感受八苦,有喜怒哀乐等种种觉受,人类和动物都属于这类众生,因为都有这样的觉性。 什么是八苦呢?八苦是悉达多太子总结的有情众生所能觉受的痛苦,它们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蕴炽盛苦。以人类来说,略述这八苦: 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我们住胎时,子宫是最小的牢狱、胎儿手脚没法伸直、缩成一团,好像坐监牢,痛苦极了。此外,子宫里的种种不净,如羊水、血等,我们都得忍受,真是痛苦。胎儿出世时,要从小小的阴道中钻出来,有如两座山压顶,母亲受苦,婴儿也受苦,这是每个做母亲的人都晓得的,所以婴儿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婴儿的皮肤很细嫩,一出世接触到冷热空气,身体好像针扎那么痛苦。此外,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觉得比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无依无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种苦。 2、老苦: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身体老化,慢慢的不听话,不中用;而我们的心逐渐没力,想东西也越来越迟钝,样样不如人,因而觉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皱纹满面,腰弯背娄,老态龙钟,做不了事情,苦死。有些老年人在家无所事事,又担心被子女遗弃、孤寂与疏离难以挣脱,寻取温暖与亲情难得;年轻力壮时,高朋满座,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谁也没料到晚年的境遇却是如此的孤单,寂寞与凄凉。 3、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所以苦。病有种种,有些病很轻微,有些病很严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结果暴病而终。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叫,家人都要让你三分,真正来讲,“吃”是病,贪东西也是病,但这些是属于心病,这儿讲的是身病。我们的身体有如机器,终归会变坏,变坏就是病苦。 4、死苦:我们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而终。临命终时,死的境象令人难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时,吓的面色变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时,不愿死去,双手抓的紧紧。如果有一天我们发觉双手不能动弹,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时候,身体各部分慢慢的动弹不得,内心一定很恐慌,这就是死苦。大家都知道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经麻木了,无可奈何的接受;大家说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么?但是没人讲反正要病嘛,理它干嘛?当你病了,会呱呱叫,病苦来时,就受不了。当死还没来临时,你嘴巴大,爱讲大话,当它来时,你就怕死。如果有人用刀指着你,你会吓的要命,那就是怕死--死苦;还没动到你,就吓到如此这般,等死期到来时,更不用讲了。 5、怨憎会苦: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这就叫做怨憎会苦。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缘难断,必须常常以不情愿的心态见面;或是打工仔,虽与老板不和,但为了家计,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欢的老板见面;还有某些同事,跟你吵过一次架后,两人见面就不说话,因为某种业因缘,你不能离开他,天天要会面,这就是怨憎会苦。 6、爱别离苦:与至亲,相爱的人乖离分散,所以苦。因为某一些因缘,所心爱的人儿离你远去,你舍不得,所以感觉到苦。比如做父母亲的,女儿出嫁或是儿子出国留学,思念总在分手后开始,常挂心头。有的伤心流泪,哭哭啼啼;有的睡不着,吃不下。这些还不太严重,严重的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相爱的人却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侣就因此跳楼殉情。在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东方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缠绵伟大的爱情故事,常使同情他们的人泪流满襟。 7、求不得苦:我们用种种办法与手段,希望获得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结果还是得不到,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了,这样多的欲望我们没法实现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蕴炽盛苦:我们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身心产生执著,复被受、想、行、识种种妄念所困扰,这称为五蕴炽盛。五蕴炽盛刹那的生灭,它一直迁流变坏,困扰心识,所以是苦。 众生因为可以感受上面所说的八苦,因此悉达多太子把这类众生成为有情众生。所以我们常看到佛教里有“觉有情”、“有情众生”、“一切有情”等字词,指的都是这类能感受八苦的众生。 而植物则属于“无情”众生,植物虽然有生机,但无情识(没有心识的投入)。植物虽有生长的现象,有神经的反应,却无知觉的心性,不能感知八苦,没有快乐悲伤等感受。因此植物虽然是生命,但是它们不在六道轮回中感受生死。 有情众生所造作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觉知”,倘若像草木一般无知无觉,如何能分辨善、恶价值?又怎会受善、恶业的牵引而轮回呢? 佛教所说的不杀生,是指不伤害有情众生,因为佛教认为:有情众生从无始以来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杀害他们并且吃他们的肉如同吃自己父母的肉,是颠倒觉性的表现,也是起惑造业,在六道中流离生死轮回的主要原因,因此佛教戒杀,提倡素食。 祝愿所有有情身体健康,远离烦恼,六时吉祥!
什么叫作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就是有感情的,也就是会想事情的。波罗密多心经里面有一个名词,叫做五蕴。五蕴是什么呢?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是什么?色是形体,对于人来说,色就是我们的身体,对于石头来说,色就是那块石头。受是什么?受就是感受,我打你几巴掌,你不是吓一跳,就是很生气,或者是吓一跳之后就生气。那个石头,你打它几拳,甚至你练了铁沙掌,将石头给打烂了,那石头为什么被你打烂了?就是受,石头被你打烂了,它受不了就烂了。那石头有色、有受。你打它之后石头会不会想啊,它不会想,会不会在心里盘算着等一下怎么报复你啊?不会。它有没有总结下经验呢?没有。那你被我打几巴掌,你有感受吗?有呀,打的火辣辣了,照一下镜子脸都打肿了,受,这就是受。还有,心里引起想法,你为什么要打我呀?想。继续盘算,这个家伙这么蛮不讲理,一见面就打我,再总结一下,你要如何对付我,这就是整个过程。有情众生,有色、有受、有想、有行、有识。石头就没有,石头只有色和受。它不会想也不会继续思维、推理,不会下结论,识。 因此佛家就告诫我们,有情众生它也是一条生命,你去杀害它,它也可能去报复你,你说一条鱼,被我一刀宰下去,煮熟吃掉了,它什么时候报复我啊?从现代科学来说,确实被你杀了,吃了就没有了,不过佛祖他在深观圆觉之中就说有情众生,它有这个肉身,它有另外一个神识,它现在这个形体被你杀死了,它的神识也许会继续流转,会继续投胎,也许以后,彼此之间就结下了种种的怨恨、冤仇,所以因此告诫我们,不要杀生,杀盗淫妄,杀就是五个根本戒之一,然后又说你将活生生的有情众生给杀死,你这个心啊也必须有点狠,心有点狠那就使你慈悲的心泯灭了,一个慈悲心如果渐渐泯灭的人,他会变成一个很凶残的,那么从三世因果的角度,他活着的时候,如果有这种凶残的性格、属于到畜牲道乃至地狱道这个层面上去了。杀害有情众生因缘循环会有不好的果报. 无情众生没有神识,不入轮回,吃植物也不受因果业报,所以不算杀生。 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杂阿含》 是身无知,犹如草木、沙砾、墙壁,无所觉知。《佛说象头精舍经》 佛教为什么不让杀生呢? 培养慈悲心是一方面。 根本的原因是有生命的物种的因果极为复杂。 生命本身所纠缠的因缘,就像亚马逊河的蝴蝶,根本不知道会引发出什么幺蛾子的蝴蝶效应。
何为命,太过复杂的因果关系;普通人搞不清楚的因果关系;非线性的因果关系;非确定性的因果关系;世间人把握不住的因果,统称为“命”。 若是大修行者,把这些复杂的因果关系,能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会不昧因果;对他们而言,叫做逆天改命,超脱命运。 植物矿物的因果关系非常简单,也不会对人类产生复杂的因果关系的,可以说无命。 人类动物等,对人类产生复杂的不可确定的因果关系的,可以称之有命。
杀害一个生命,根本不知会有什么报应,很多是连绵不绝的因果,防不胜防。 非明心见性之大修行者才能知晓。 不是有个不昧因果的说法吗,就是说的这个。 普通人就别去沾染这个因果。
说说植物,植物的因果比较简单, 食甘则生,吃粮食就能活,吃多了撑少了饿。就这么简单的因果关系。没其它幺蛾子的事。 食毒则死,吃毒药就死,因果关就这么系简单。 植物本身没有沾染太多的因果,就是活得简简单单。 就是有生无命,也就是没有命运纠缠,也不会有什么觉悟。 植物跟世界的因果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