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
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天壳》:“浑天之说:天地如鸡卵,卵中之黄白未分,是混沌也。卵中之黄白既分,是开辟也。”
果壳宇宙
“果壳中的宇宙”典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剧中吟唱道:即便把他关在果壳中,他仍然是无限空间之王。艺术和科学是息息相通的,莎翁和霍金本就是他们各自领域中的无限空间之王。宇宙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由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
首先从这两点中可以看出,这两个理论从根本上都是人为宇宙由一个类似于球体的物质,卵形,或泡泡组成,当然有点科普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其实卵也不就只有鸡蛋那一种形状,例如青蛙卵就跟泡泡差不多。
接下来继续讨论混沌,在中国人的印象当中有两种混沌的理解,一个便是凶兽混沌,另外一个便是关于宇宙的混沌,而我所要说的便是这个关于宇宙的混沌。
盘古开天的传说在中国妇孺皆知的,“盘古开天”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要比比“宇宙大爆炸”的学说要早很多很多,更要早于《果壳中的宇宙》这本书,在后面的一篇当中我将会具体的论述宇宙大爆炸在中国文化中的体现,再次暂不赘述。
道家《太上老君开天经》当中就有对混沌的描述:
盖闻未有天地之间,太清之外,不可称计,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无晶无光,无东无西,无青无黄,无南无北,无柔无刚,无覆无载,无坏无藏,无贤无圣,无忠无良,无去无来,无生无亡,无前无后,无圆无方,百亿变化,浩浩荡荡,无形无象,自然空玄,穷之难极,无量无边,无高无下,无等无徧,无左无右,高下自然。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之而生,八表之外,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洪元之时,亦未有天地,虚空未分,清浊未判,玄虚寂寥之里。洪元一治,至于万劫,洪元即判,而有混元。混元一治万劫,至于百成,百成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
而在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描述当中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初始状态也是没有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物质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慢慢的演化而来的,新的宇宙学说中有一种爆炸循环 的学说也正与“洪元一治,至于万劫,洪元即判,而有混元。混元一治万劫,至于百成,百成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相印证。
爆炸循环:我们这幅图画所提出的是大爆炸并非时间的开端,而只是连串爆炸循环当中的最新一次而已。在这些循环当中,宇宙经历加热、膨胀、冷却、停滞、空虚,然后再度膨胀。” 根据这个理论,宇宙将会继续膨胀大约一万亿年。这时,公式推算出,神秘的反重力力量的特性改变,在宇宙某个角落发生另一次大爆炸,一切重新开始。
在了解我们这方宇宙九界初诞的太古和上古时代,究竟哪几位古神才是真正的大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太古和上古时代,究竟指的是那个时代。
按照历史时代来划分,我们依次从现在算起:当代(1949年到现在)、现代(1911年到1949年)、古代(公元前1046年大周王朝建立到1910年大清王朝结束)、远古(三皇五帝黄帝炎帝蚩尤时期约公元前10万年到商朝结束公元前1045年),这四个时期,可以说,基本上是人的历史时代,或者说是人神仙魔佛妖怪精鬼混杂的时代,但起码是,有了人这一界这一种族了。
可再往前,是还没有人这一种族给出现呢,至少说是,人这一种族,非常稀少,最多只有一个远祖罢了。远古再往前,就是上古(龙族大战凤族和麒麟族的约公元前2亿年到三皇五帝黄帝炎帝蚩尤时期约公元前10万年)、太古(公元前140亿年,混沌诞生形如鸡子无边无际宇宙,鸡子吸收宇宙混沌交合之气,诞生出三千魔神三千大道三千灵宝,经历盘古开天辟地,到龙凤双劫公元前2亿年为止)。

按照中国神话世界来讲,我们这方宇宙为混沌诞生的第一个宇宙,宇宙之外,就是无边的混沌,混沌不时的诞生出强大的生灵和新的宇宙,当然,这个诞生的时间是以亿万年计的,诞生的尺度,对我们人类来讲,就是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 讲上古乃至太古的古神,兼顾民间神话传说的中国二元神话体系中来讲,在这个体系中,可就不是上古四大古神了,而是至少有六大古神。而且,你不能死扣着书本,而是要从书本中人物的蛛丝马迹来合理推算。 第一次天劫,是开天大劫,那是天开辟地,创立新宇宙的环境,这事儿,谁干的。盘古领着一群人干的,鸿钧支持,罗睺反对。
于是,前三大古神,出来了。
第一位是鸿钧道祖,三千魔神中的修道派代表,拥有最强战力,排名三千魔神第三。第二位是盘古大神,三千魔神中的力道派代表,三千魔神中最强,没有之一。第三位是罗睺大魔神,杀道派代表,仅次于盘古的第二强战力。
由于罗睺拖后腿,支持他的人,也不少,因此,盘古和绝大多数魔神,为了开天辟地,身死道消了,天开大劫后,活下来的魔神,极其罕见。而只有魔神们的后代,活下来了。

第二次天劫,是龙凤双劫。这次天劫,其实是为了争夺这方宇宙的控制权,就是争哪个种族是老大。
显然,争这个控制权的是强大的三族,祖龙一族,元凤一族和麒麟一族。祖龙一族最强,以一打二。
于是,后三大古神,也出来了。
第四位古神是祖龙,防御最强,是开天大劫后幸存的强大魔神的代表,统治着天庭和所有水域。第五位古神是元凤,攻击力相当强悍,统领着天空。第六位古神是麒麟,走兽一族之长,统治着大地。这个统治的范围,大家千万不要以现在我们生活的场景来推算。而要以宇宙九界的尺度来推算。三大古神,不可能为了争夺一颗地球,就搞第二次天劫的,而是为了争夺整个宇宙。

鸿钧、盘古、罗睺、祖龙、元凤和麒麟这六大古魔神,也是太古宇宙刚刚诞生之时,最为强大的六位古神。其他魔神实力,均在这六大古神之下。
但实际上,除鸿钧道祖外,剩下的五大古神,全部在第二次天劫龙凤双劫结束时,陨落了。祖龙、元凤和麒麟三位力拼而死,盘古早就开天辟地而死,罗睺作为开天大劫、搞破坏的罪人,同时,也是挑起龙凤双劫的第一元凶,被鸿钧等数位幸存的太古大魔神,群击而死了,但太古大魔神,也几乎全部陨落。不得不说,罗睺作为战力仅次于盘古的大魔神,确实很强大。

所以,到了巫妖大战时,太古宇宙初诞生时的三千魔神,只剩下了鸿钧道祖、杨眉大仙、镇元大仙三位硕果仅存,其余九界众生灵,都只有三千魔神的后人,没有其本魔神了。只是,秉承着宇宙混沌交合之气诞生的三千魔神留下的九界众生灵,那真正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这才最终造成了我们这方如此多姿多彩的宇宙空间。 看过书籍《西游记》的读者都知道,孙悟空在一块仙石中诞生,但是这块仙石落在花果山之上,雕刻着九宫八卦,就像一个封印。这一块不平凡的仙石,让很多读者都在思考孙悟空的身世,甚至孙悟空他的前世。记得书中说花果山之上有一块仙石,后来吸收天地灵气,最终孕育一个石猴,他就是孙悟空。

在第一回中说孙悟空的前身是先天灵根,也就是说孙悟空在混沌宇宙中就诞生了,比天地出现还要早,所以书中说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孕育孙悟空的那块仙石就已经存在混沌宇宙中了。在第七回中也说孙悟空是混元大罗金仙,在混沌宇宙中修炼元神,说明孙悟空是一个先天圣人。

既然是先天圣人,孙悟空为何在天地出现以后变化成一块仙石?参考一些神话书籍以后洪荒流小说,我们会发现在混沌未分的时候,宇宙中就存在很多先天圣人,孙悟空就是其中一个。然而从《西游记》中的内容来看,我们发现孙悟空的前世应该就是盘古大神的心。

当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他耗尽了毕生修为,最终身归混沌,也就是死了。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变化成世间万物,元神变化成三清尊神,但是盘古的心变化成先天灵根,据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跟天地同寿,比唐僧肉还管用。第一回中说“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所以说孙悟空的前世应该就是盘古的心。

当盘古死后,他的心在洪荒中飘荡,那时候神魔出现,他们都在争夺盘古大神的心,得到就能主宰天地万物。为了不让盘古的心落入魔界的手里,神界和魔界大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汉初劫,也是上古三大天劫之一。经过龙汉初劫,魔界打败,被玉皇大帝封印在不周山之下的万魔窟之中。

但是盘古的心拥有强大的力量,神仙也无法控制它,最终众神合力,使用九宫八卦的法术,将它封印在一块仙石中。所以孙悟空诞生的时候,释放了一股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力量,就连三界主宰的玉皇大帝都害怕。孙悟空在短短几年就修炼成不死不灭的先天圣人,不是说菩提祖师有多厉害,而是孙悟空的元神就是先天圣人。 在书中提到先天灵根有三次,它们分别是王母娘娘的蟠桃、镇元子的人参果以及孙悟空的肉身。书中说蟠桃和人参果吃了都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吃了孙悟空应该也能长生不老了,所以在《西游记》的路上,很多神仙以及妖怪都想要吃掉孙悟空,太上老君甚至想把孙悟空变成仙丹来吃。
道教与其他宗教一样,作为一种神学的思想体系,必须对宇宙的本原、人生的真谛、彼岸世界的存在和达到彼岸世界的途径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明确地回答。 道教认为,宇宙是由“道”演化而形成的。道教《常清静经》中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就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最简明的概括。 道教所言的“道”:为阴阳未判之前的混沌无极,道家用无极图表示“道”。它无形无象,无色无声,无所不在,无所不备,充塞宇宙,遍满十方,不增不减,永恒常存。它是“生生之本,化化之根”,是生天生地的始祖,是众生之父母,是万物之根蒂。它本无形而不可名,但却真实存在。因此,按道教的说法:勉强把它叫做“道”。概言之,“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原与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演化者。 道教对“道”的解释,除是“生育天地”的本原外,还解释“道”是“散则为气,聚则成形”的太上老君。“道”,先天之元气;元气即存于自然运化中,元气中有精,精极而灵,灵极而神。“道”为“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就是神灵。认为“大道玄寂”无所不在,无时不存,无所不包,为“虚无之体,造化之根,神明之本”,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主宰者。
“道”是怎么生化宇宙及万物? 道教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洪元、太初、太始三个不同的大的世纪,其理论依据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教认为,在未有天地时,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形无象,自然空玄。…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寥之处,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之生。而后,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洪元”是道教创世纪的第一大世纪。 “洪元”即是“道”,也是“一”,“洪元”经过万劫而有“混元”,又经过万劫而成“百成”,“百成”81万年后而有“太初”。“太初”是道教创世纪的第二大世纪。是时,太上老君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部”,48万卷,一卷有48万字,一字辟方一百里,以教“太初”。这时才分别天地,创造了日、月、人。道家用太极图或用“二”,象征混沌初判、阴阳分明的第二大世纪。 “太初”后,便进入了道教创世纪的第三大世纪—“太始”“太始者,万物之始也”。“太始”既没,以后便有“太素”世纪。
“太素巳来,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长生。死不知葬埋,弃尸于远野”。此前历史为“上古”。 中古始于“混沌”之时,经历“九宫”、“元皇”、“太上皇”、“地皇”、“人皇”、“尊卢”、“句娄”、“赫胥”而至“太连”。太连之时,“天生五气,地生五昧,人民食之,乃得延年”。 在“太连”之后,进入下古。首有“伏羲”,老君下凡为师,名无化子,又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这时的人民有名无姓,世上没有五谷杂粮,“皆衣毛茹血,腥躁臭秽,男女无别,不相嫉妒,冬有穴处,夏有巢居”。伏羲后而有“女娲”,女娲后而有“神农”。 神农之时,老君下凡为师,曰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与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兽之命也。” 神农没后而有“燧人”。燧人时,老君下凡为师,“教示燧人钻木取火,续日之光,变生为熟,以除腥躁”。 燧人没后而有“祝融”,老君下凡为师,号广寿子,“教修三纲、齐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经》。”次有“高原”、“'高阳”、“高辛”、“仓颉”、“轩辕黄帝”。 黄帝之时,老君下降为师,号广成子(或力牧子)。“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黄帝曾至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因而开万世治世之道。后来黄帝修道成功,于鼎湖乘龙升天,是为道家始祖。 黄帝以后,次有“少吴”、“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太上老君历劫化生度人,至殷时又化为老子,迨周时传道德五千言,成《道德经》,阐扬“道”之精义。汉时,下降授天师张陵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因而正式形成。后世道教在追溯其渊源时,谓:道教宗承于黄帝,始源于老子,成教于张陵。 综上所述,“大道”生成宇宙及万物,太上老君是创世主,这是道教创世纪的根本内容,也是道教宇宙观的基本内涵。因此,道教奉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太上老君无时不存,常分身降世,后天的老子即先天的太上老君之化身,并把太上老君所说的“道”作为最高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信仰。 道教之所以以“道”名教,就是因为信仰太上(老子)之道的缘故。太上(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的最高教理,道教的一切教义都从它引申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