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的雪乌敏Shwe Oo Min禅林,修习“心念处”修法。禅师德加尼亚写有三本基本和渐进的指导手册: 1. Don’t look down defilement..<<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mso-hansi-font-family:Tahoma" lang="ZH-CN">别轻视烦恼> 英文版有很多漫画,画的很可爱。 这本书不像是系统的禅法,也就是说,它不是机械的。它主要解释和展示“心念处”开始第一步的主要目标:烦恼的三种基本样貌:最粗到最微细“贪”“嗔”“痴”等心的呈现,以及试着看清他们的特性。当你正念于心,觉知着它的动向时,几乎是在它——如心做出一个负面描述的第一瞬间,即觉知到一个嗔心在生起,并同时带起了相应的身受。但多时也是回顾才知刚才是投入在一个嗔心、或微细的贪心里,如此不断的识知目标——烦恼的三个基地,以至于它们简直没机会生出来。总在刚一冒,就被发现了。 这种方法开始心念处,其实是把在修其他禅法(诸如“帕奥”奢摩他或“马哈希”身念处)时列为是五盖、障碍、恶业的负面内容,做为主要的小白鼠——实验的观察研究对象。 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想象这个差别有多么的巨大。因为在你把“嗔心”或“散乱心”等当做“五盖”、 “障碍”、业和遮蔽、“敌军”的时候,你对它们的活动是很无奈的,有多少障蔽就有多少挫折和沮丧对抗,心的苦和身的苦,加上宁静,所有的心理问题和情结都可能以记忆(念头)和情绪等方式涌出来,你就是一个垃圾桶,如果强压下去,而你根本不可能迅速地赶到某种超越的观智境界或深厚的定,烦恼实际上是在被压迫中迅速膨胀的,它会带来很多心苦,而止禅当然是无法如意进展。 而当主要观察对象就是烦恼本身——贪嗔痴慢,而不是忽视或压扁它们,每次你发现一个目标——啊,贪心来了,识别出它就十分欣喜和有收获感,因为这表明你在觉知,而且你确实会从这经验里学到一些真实的东西,这不带来任何的压制,压抑,斩断,只是保持客观和耐心地看清楚。而你的心如何运作这件事本身,就是我们最关心最喜欢的事。因此你对它们——“烦恼”越是了解,越是不会把它当做负面事物,因为并不是那个事物本身压迫你,而是你把他“当做”是负面的,这个认知在压迫你。它也根本不会障蔽你,它带给你很多一手知识。 当你在禅坐,期待、渴求一个不在场的目标——譬如、禅相似相,禅境、安静,而似相偏就是不来,这贪心是苦的。当它满足时若是如一个Lobha贪、期望被满足,它决定了必定成为另一个苦因,因为光、似相、禅那那都是无常的,当禅境被打扰,心即刻就转为嗔及苦受。而且可能在你还没觉察时已经开始反击扩散给人了。 当你在禅坐,厌恶、驱赶一个正在身心经过停留的现象——譬如五盖中的任何一个,或五个:欲欲、愤愤不平、悲伤、兴奋、怠惰沉滞、怀疑而不自信,疼痛等等,你想粗暴清场让它们离开,给你安静,甚至做出努力令他们离开,这不是禅修,这就是Dosa嗔的本意——Aversion,不接受正在发生的事物,给予评价继而抗拒。而如果取而替之以“只是客观地观察当下发生的事”,它们其实都不是敌人,而更像是你自己的哭泣或闹场的孩子。宁静和问题的解决永远是在退回、进入另一个包含该冲突的层次,而不会是在同一个层次反应,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退回宁静并接受实相。 当你处在贪心里不觉得有贪;在嗔心里而不知自己在嗔,这就是痴。痴是不觉察、不知道、不想知道、不关心、漠视、或在概念层面接受别人“正确的”结论,而拒绝观察存在本身。其实就是大部分的日常生活。 (基于以上理由,我不会再在内观可靠以前再去修止禅了,那样的止禅不但不是锐利的,而且是瞎的。现在止观行者们高调地歧视纯观行者,对我也已经无效鸟。我深深以为,止观——以四禅八定、从40业处修习止禅的成果来修观禅,或许适合少小出家的森林比丘,但不适合我们这样心理的问题很多的现代人,它有危险,践行绝对要小心。) 这些是这本小册里强调的目标,以及观察目标的态度和观察一样重要。 雪乌敏的“心念处”禅法,禅师本人常常觉得没什么可教的,他不喜欢给人Instruction,经常搞得初学者心里很毛,但他喜欢禅修者们探讨他们遇到的问题,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讨论,雪乌敏的小参我们公认很像互相集体治疗,因此产生了很有爱的氛围。 禅法本身其实很简单的,可以两个字——“Observe the Mind”。这里有一个疑似动词的Observe觉知, 一个是名词的Mind心。习惯地使用observe后,它就变成了某种Awareness的状态, 一种并不需要使力的觉知状态。这个名词Mind 心以及心的经验也需要不断的打磨,知道并越来越知道它的范畴。其实五蕴除了身以外都是心:感受和感觉、情绪、念头、思想、心的状态、以及觉知本身,特别是那些烦恼的习气defilement—贪、嗔、痴,然后你会看到慢心在后面做深层的支柱,这些习性情绪和情结好像是层层变色的洋葱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支持其乐融融。 再冒昧补充一下,心念处其实不适合初学禅者,初学者最好学几个葛印卡或马哈希把前面那个动词“Observe”用好磨光、身体上了解 “觉知”,懂得“五蕴”,纯然客观,了解什么是真实法和概念法。再用这个力量和方法从观“受”转入观心,观烦恼现起,不然会浪费很多时间甚至不能明白什么是“觉知”,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我们的陈上行师兄认为一个禅修者应该在内观至少达到第一观智——名色分别智以后,才适于心念处禅法中受益。 2. Awareness alone is not enough,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Tahoma;mso-hansi-font-family:Tahoma" lang="ZH-CN">仅仅觉知是不够的> 3. Dhamma Everywhere,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ahoma;mso-hansi-font-family:Tahoma" lang="ZH-CN">法无处不在> 以及一本各国禅修者的自述小书,也挺有趣的。 雪乌敏长老本人是缅甸近现代已故的公认阿罗汉。他在世时候有两个主要的弟子,一位就是现在的德加尼亚禅师,一位是Jotika禅师。
这张照片从左到右,依次是德加尼亚Tejaniya禅师,雪乌敏Shwe Oo Min长老,焦迪卡Jotika禅师。两位都相当特立独行,而且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发展他们的独立意志和特立独行,成为禅修界的独特风格和美丽风景,作为学生我们都非常喜爱和钦慕他们。
Jotika禅师的个人魅力亦非寻常的迷人,他比较更像是一位诗人和艺术家多于一位和尚。目前他在仰光附近的森林过着隐士的生活,进展更深度的禅修,不出来指导了。不过他写过几本禅修的指导手册,是这里实践的方法,也都有中文的译本。来雪的同学们基本上人手一本。 - Snow in the Summer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ahoma;mso-hansi-font-family:Tahoma" lang="ZH-CN">炎夏飘雪> 这是一本与友人的书信集,探讨的都是禅修领域的问题,很心灵,很疗愈,很温柔。
- The Map of the Journey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ahoma;mso-hansi-font-family:Tahoma" lang="ZH-CN">禅修地图>或译作<<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 Tahoma;mso-hansi-font-family:Tahoma" lang="ZH-CN">禅修之旅>
就像Jotika书中说的,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别人对你的一点提点可以对你帮助很大。但是如果你没有在做这件事,无论什么书、指导都不会产生任何帮助的。
另外一些可能很有帮助的止观指导如: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的简易讲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58ad6f0102e17v.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