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异事] 濒死体验:对出生体验的记忆回顾

[复制链接]
智慧谋略 发表于 2022-8-8 12: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卡尔萨根的解释:濒死体验其实是对出生体验的记忆回顾。
      卡尔萨根书上对濒死体验的解释确能解释一些现象。出生是每人都有的经历,大同小异,解释了濒死体验雷同的普遍性。也解释了穿越黑暗隧道和见到进入光明的现象。
      还有一个假说:脑缺氧致幻。已知LSD等药物可刺激大脑产生幻觉,临死大脑处于缺氧态,可能引起幻觉。这个假说解释了舒适感,脑氧分压低的初期会有愉悦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沉溺于窒息式做爱、每年几千青少年死于撸管时窒息。但也有不能解释的濒死体验部分。
      解释濒死体验的还有脑补假说,是一种稍专业的假说。大脑有套处理信息的机制区分幻觉和现实。这套机制挑选最符合各种已有信息(稳定)的模型作为”现实”。庄周梦蝶,梦中大脑挑选”蝶”的身份作为现实,因为这个身份符合当时所有条件。而醒来后,同样机制挑选“人”做身份,匹配环境和记忆。濒死,感官信息来源被切断,现实模型不稳定了。为了稳定现实模型,大脑只能用已有信息(记忆)构建现实。而记忆中的事件,有一个特点,都是鸟瞰视角。试着回忆上次在沙滩散步的场景,大部分人头脑出现的是鸟瞰自己的画面。于是濒死体验就是大脑生成的现实模型,这就是脑补假说。
      濒死体验脑补假说解释了离体感,认为舒适感是濒死压力刺激脑分泌安多分引起的,隧道感是视觉皮层噪音增加的结果,总之一切都可以用生物化学解释。甚至还发现可以刺激大脑特定区域产生灵魂出窍感。这是往大脑里塞了一百个电极,挨个区域测试测出来的结论。 [12]
  • 人为刺激可产生灵魂出体的幻觉
      近年来关于濒死体验、灵魂出体的话题很热,也让一些人相信了人死后有灵。即便濒死体验是真实存在的,那也不能用以证明灵魂的存在,只不过证明人在濒死时大脑经历了相似的神经生理变化,产生了相似的幻觉。事实上吗,通过一些实验,例如服用某些药物、人为制造大脑缺氧、对大脑某个部位施加电磁刺激,也能够让实验对象产生与濒死体验、灵魂出体类似的幻觉。 [13]
  • 灵魂出窍可由神经学机制所触发
    科学地进行分析和记录,研究者知道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灵魂出窍的现象,例如脑外伤、感官剥夺、濒死体验、分离和致幻药物、脱水、睡觉、以及对大脑进行电刺激等情况,或者通过人为诱导也可能做到。科学家们认为灵魂出窍,其实是由某些神经学机制所触发的幻觉。 [14]
  • 观看视频可引发“灵魂出窍”体验
      据科学家表示,观看一段自己身体的脉动与心跳同步的视频将引发离体体验。这个幻觉显示了我们身体存在感的体验取决于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感知。
      我们认为身体的自我意识——那种拥有感以及位于身体内的感觉——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当发生癫痫性痉挛或者在某些人身上会自发的产生离体体验(OBEs),这表明身体自我意识的某些方面也会被扰乱。
      OBEs曾在实验室环境下发生,当时科学家给被试者灌输有冲突的感官信息,导致他们将自己同感于虚拟的身体或者人体模特。在所有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控制外在的,或者称外感受性的感知,例如视觉和触觉。
      通过开拓内在或者内感受性的信号,例如某人的心跳,是否能够诱发离体体验?瑞士洛桑市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简-阿斯佩尔(Jane Aspell)和卢卡斯-海德里希(LukasHeydrich),以及奥拉夫-布兰科(Olaf Blanke)和同事决定查明真相。
      他们要求17名被试者站着佩戴头盔式显示屏,展示了从背后拍摄的他们自己的实时录像,因此这些志愿者实际上是看着自己的背部位于身体前方2米处。这些参与者还看着软件生成的轮廓包围着一个虚拟的身体,就像一个光晕。
      被试者还佩戴着胸部的电极记录他们的心跳。这个信号被用于产生闪现的光晕,这些光晕要不与心跳实时同步,要不略微有点步调不一致。当闪现与信号同步后,感觉就像被试者看着自己的心跳,尽管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然,这不是你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况,你一般看不见自己的心跳。”
      大约凝视了自己的身体长达6分钟后,无论闪现的轮廓是否与自己的心跳同步,志愿者都闭上眼睛并被引导向后1.5米。然后他们被要求向前进走到他们之前站立的位置。在同步测试中,被试者向前走更靠近他们的虚拟身体——这意味着这种体验已经改变了他们的自定位。而在非同步的实验中,自定位的改变并没有非常明显。
      此外,每次测试后被试者都被要求回答一份调查问卷,答案显示当闪现的轮廓与自己的心跳相同步时,他们更倾向于将自己认同于那个虚拟身体。其中一名妇女回答称她“想要与自己实际的肉体相脱离。”
      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创造外感知和内感知信号之间的冲突以诱发这种幻觉。“这显示内感知信号对于自定位和自我认同感非常重要。” 海德里希说道。
      研究自我感知的哲学家、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博格大学的托马斯-梅岑格(Thomas Metzinger)对这项实验印象深刻。“它告诉我们人类的自我意识深深受到了内感作用的约定,这种锚定的方式比之前人们承认的还要更强烈。”这项研究将发表在期刊《心理科学》上。 [15]
  • 灵魂仅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
      灵魂,有时指的是意识、精神、心理活动,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是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并不能脱离大脑而存在。人一死,大脑活动终止,意识丧失,所谓的灵魂也跟着消失。这是灵魂不存在的科学依据。
      类人猿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都与人类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如果人死后有灵魂,那么就没有理由不认为类人猿死后也有灵魂。那样的话,天堂、地狱不仅要充斥着自古以来死去的人们,还要充斥着自古以来死去的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更要充斥着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上各个阶段的猿人。 [16]
  • 灵魂“住”在你的神经细胞里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经过一系列的论证,给了人们一个说法:灵魂不存在于宗教,不存在于哲学,也不存在于心理学,它就生存于神经细胞中。他认为,灵魂或是说意识能够与大脑分离而且不能被科学所解释的理论已经是陈旧的神话。他认为回顾人类研究大脑的历史,已经不仅仅是刻画大脑如何接受刺激,而是“掌握人类灵魂的本质”,不管这是比喻还是文学,但这都是克里克想要探索的东西。
      1962年,因为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弗朗西斯·克里克,1976年后,开始将他的研究方向正式转向脑科学和意识。通过他一系列的研究,他坚信,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灵魂(意识)是不存在的,没有生命就没有了灵魂。克里克的研究是通过对大脑神经细胞(神经元)突触之间信息之间的传递而得出结论的。他在1994年出版的《惊人的假说:对灵魂的科学研究》一书中说:“你的快乐和你的痛苦,你的记忆和你的雄心,你的个人身份和自由愿意的感受,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群体行为。”也就是说,人的灵魂(意识)是大脑特定神经细胞的活动。 [17]
  • 科学或验证大脑存在“灵魂细胞”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计算及神经系教授克里斯托弗·科克从20世纪90年代与克里克开始合作发展大脑意识的研究。2003年,他们将克里克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并在当年2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论文。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是由大脑的特定细胞产生的,即人的“灵魂细胞”,灵魂或意识就是由这些细胞所产生的。克里克等人的研究发现,人体大脑中某一部分神经元产生并控制了人的灵魂。而这些产生和控制灵魂的神经细胞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到前缘的一小块区域。
      所以,当人死后,没有神经元的相互活动和产生并传递的神经递质(许多化学物质),意识和灵魂就没有了,那么,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灵魂当然就不存在。根据克里克的研究,灵魂只能存在于有生命的躯体中。他认为现在依然有很多人相信灵魂是独立存在的,这就像是4000年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平面一样。
      科克所用的方法是磁共振成像(MRI)和电波探测仪以及痕迹调节仪对大脑的意识进行监测。他们的研究对象包括老鼠、猴子、健康人和病人,对这些研究对象的视力和视觉意识进行了监测,同时还研究了人和鼠的条件反射过程。他们一方面寻找正常人的意识神经元的特征,一方面用电波探测仪监测病人和老鼠单一的神经元电波活动。科克和他的研究组发现,在研究中大脑皮层的前扣带回是一个关键区域。如果把小鼠大脑的这个区域去除,小鼠便不能产生痕迹调节,所以科克认为这个区域对意识的产生至为重要。另外,磁共振成像可以让人们看到大脑中的某一部分在人的“感觉”期间产生活动,比如在看到一幅画或一张脸孔的时候,大脑中的某个部分会产生明显的活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神经生物学家南西·坎威斯尔的验证,同样利用磁共振成像证明了克里克和科克的新结论。在大脑中存在着对脸部或特定物品进行辨认的特定区域。这就是说,克里克所坚称的“灵魂神经细胞”(知觉神经元)是可以被发现并在大脑中定位的。 [18]
  • 灵魂只是大脑的一种综合功能
      多数科学家现在的看法是,意识(灵魂)可能只是大脑的一种综合功能,而不是克里克和科克所认定的是一些少数神经元的活动和化学物质的交换与反应。灵魂(意识)是存在的,但只存在于有生命的活体中,主要是大脑。但他们都认定的一点是:当生命停止后灵魂也消失了,因为神经的活动和新陈代谢如同其他组织器官的活动一样也都停止了。科克和他的研究小组认为可以设计比如意识测量仪一样的仪器来测量意识。 [19]
  • 灵媒是骗术
      有的人相信死后有灵魂,是因为他们通过灵媒、巫婆能和死去的亲人交流,觉得灵媒、巫婆描述的那个人与他们记忆中的亲人惟妙惟肖。其实那不过是一种骗术、灵媒、巫婆通过察言观色、诱导性问答、事先派托儿踩点或套话等技巧,再通过营造神秘兮兮的气氛施加心理暗示,让你相信了你愿意相信的,和算命是一样的道理。 [20]
  • 进化论否认灵魂存在
      相信人死后有灵魂,与相信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人类过度自恋的产物。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连太阳系的中心都不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也没什么特殊的,只不过是数十亿年地球生物进化的偶然结果。生物的进化能够产生发达的大脑、高超的智能、复杂的精神活动,却不可能产生没有物质基础的灵魂。人类只是地球上亿万个物种中很成功、但也并不神奇的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特别是类人猿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类人猿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都与人类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它们也是有感情、有语言能力、能推理的智能生命。如果人死后有灵魂,那么就没有理由不认为类人猿死后也有灵魂。那样的话,天堂、地狱不仅要充斥着自古以来死去的人们,还要充斥着自古以来死去的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更要充斥着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上各个阶段的猿人。而如果相信类人猿有灵魂,那么其他的灵长类呢?其他的哺乳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呢?植物、单细胞生物呢? [21]
  • 照片和视频都是假的
      所谓“灵异“的”照片和视频都是假的,都是经过PS处理过的,为的就是博人眼球以获得利益。就算灵魂真的存在,那也是没有物质形式的,从灵魂化成的鬼怎么可能以物质形式的形式被人的眼睛和相机镜头捕捉到呢?有的鬼魂照片确实未经处理,但由于拍摄角度、光线、拍摄手法等原因,给人造成一种视觉上的错觉,让人们觉得真的看到了诡异的鬼影。
      灵魂不能被证实,鬼魂也不能被证实,所以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鬼魂现象绝大多数都是人为制造的。人们之所以对此深信不疑并感到恐惧,是因为鬼魂虽然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切实的存在,却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精神领域。一些心理素质的人尤其容易产生有鬼的错觉。他们常常因为消极情绪而感到压抑,只好将这些情绪全部推之于鬼。他们觉得,正是自己要做的事情遭到了鬼的外力作用,所以才会如此不顺、如此倒霉。 [22]
  • 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
      进入科学时代后研究表明:灵魂不朽只是人们的想象和愿望,人死后并不存在灵魂,灵魂之说属于唯心主义。对许多人来说,相信人死后有灵,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但是相信人死后无灵,并不因此就让人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因为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有,所以要对生命更加珍惜。人死如灯灭,那就要让生命之火在熄灭之前烧得更旺、更亮。 [23]
  • 用量子解释灵魂是伪科学
      亚利桑那大学的斯图亚特·汉姆拉夫用量子理论解释了濒死状态。他认为,意识的量子成分在人即将死亡之时离开了神经系统,进入了宇宙,如果人重新被救活,这些量子组成的意识会重新回来,而如果未被救活,则人的意识将以量子的形态在宇宙中永远存在下去,也就是宗教中所说的灵魂。这种理论容易让人联想到宗教神学,类似哲学中的“唯心论”。
      不过,在科学界尤其是量子物理界看来,汉姆拉夫完全是门外汉,他的理论或者是“糟糕的科学”,或者干脆已成为“伪科学”。2006年,汉姆拉夫参加了第一届“超越信仰:科学、宗教、理性和幸存”的跨科学研讨会,面对在座的物理学家,他介绍了自己的观点,却遭到尖锐批驳。
      当时在场的曾任奥巴马科学顾问的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待他讲完后说:“从物理学角度说,你说的所有一切都是胡说八道,也许我太有礼貌了点。”现场一片哄堂大笑,这让汉姆拉夫非常尴尬。
      科学界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这一方面,物理学家认为,量子态通常在低温干燥的情况下出现,而大脑过于潮湿暖和,不可能像量子计算机一样工作。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马克斯·泰格马克是这样批驳汉姆拉夫的理论,他说,量子存在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几乎是完全不相连的层面,量子态呈现的特性,不可能在宏观世界中表现出来。
      还有科学家指出,科学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通过大量证据,依据理性和逻辑推导出结论,而汉姆拉夫的想法,更像是一种直觉,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他的理论。 [24]
  • "灵魂出窍"真相:大脑创造第一人称视角
      人类毫不费力的就能够构造寄居在身体里的感觉,而科学家目前查明了大脑是如何产生这种体验的。这项展示在2013年11月10日神经科学学会年度会议上的发现强调了当一个人具有离体体验时,大脑哪一片区域是活跃的。
      近期研究显示大脑结合了来自多个感官的信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创造了拥有身体的感觉。在这项研究中,被试者位于MRI扫描仪内头戴头盔式显示仪,显示了第一人称摄像机视角看到另一人的身体躺在扫描仪的角落里,他的头与墙平行或者垂直。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反复的利用一个物体触摸一名被试者,同时触摸摄像机视野里显示的身体,这给被试者造成一种错觉,也即摄像机视野里显示的身体属于他们自己。
      为了增强这一错觉,研究人员用小刀威胁摄像机里显示的身体,同时测量被试者的皮肤传导性或者传导电的能力(当人们害怕时他更容易出汗)。的确如此,当被试者看到虚拟身体被威胁后,自身的传导性立即上升。
      当被试者经历身体错觉时,他们大脑的顶叶皮层和前运动区皮质就会点亮,这些区域涉及集合感官信息并计划身体运动。此外,大脑活跃程度也与产生错觉的强度相关,这暗示着这些大脑区域对于产生身体所有权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哪些大脑区域代表了一个人的位置和他们脑袋朝向的方向。利用检查整个大脑样式的算法,他们发现除了顶叶皮层,对于记忆至关重要的大脑区域海马体也非常活跃,它会协助产生方向感。这项发现表明大脑依靠一系列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的复杂相互作用以产生处于身体之内的感觉,即使所处的是别人的身体。 [25]


实验案例[url=]编辑[/url]
有的死后有灵的实验则纯属捏造。有一个流行颇广的故事说,某国科学家在一些绝症病人的身上做实验,用电脑把他们的脑电波转化成文字记录心理活动,在他们死后收到了他们从另一个世界发来的信息。这个故事也仅仅是个故事,而且是编得很拙劣的故事。人的脑电波并不编码人的心理活动信息,不存在能够把脑电波转化成文字的技术,否则审问犯人就简单了。何况人一死,脑电波活动也马上停止。 [26]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个实验,有一个美国医生称了人死亡的那一瞬间的体重变化,发现少了21克,于是灵学家认为人不仅有灵魂,而且灵魂的重量是21克。这个实验是美国人邓肯·麦克杜克尔(Duncan MacDougall)早在1907年做的,以后并没有人能够重复出来。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实验结果毫无意义,那么小的重量差异可以被当成是测量误差,或是人死时某些生理变化(例如水分丧失)的结果。 [27]
后来更多的类似实验表明,人死后,重量并未立刻减轻;目前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人在死亡过程中,体内细菌产生的热气体有时会逸出体外,使得秤台上的空气对流,导致指针移动。热气偶尔排出体外的说法,可解释Duncan MacDougall的实验结果:当空气撞击秤台,重量就增加;当空气离开秤台,重量就减少了。因而Duncan MacDougall的实验被视为错误,说法为伪科学。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右侧内容,后台自定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GMT+8, 2025-5-5 21: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